摩根娱乐-安全吗2月初,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权威《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政务微博客总数达到50561个,较2011年初增长了776.58%。开设微博客的党政机构中,地级市机关及下属机构所占比重最高,占58%。另外,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共32358个,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客共18203个。其中,2011年新增认证党政机构微博客27400个,新增认证党政干部微博客17393个。
近日,工信部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了“十二五”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推动建设一批示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为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法治蓝皮书》,其中公布了各部委及地方政府透明度排名,商务部居国务院各部委之首,北京居各省级政府之首。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政府透明度明显提高,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仍存在依申请公开平台问题较大、网站信息公开流于形式等问题。
近日,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和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1〕99号)要求,公布确定了各省(区、市)本行政区域内全国试点单位。此次公布的名单包括全国31个省(区、市)共计100个试点单位。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八部委日前联合下发《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将开展网络(电子)发票应用试点。北京、广州等22个省市即将成为开展网上交易电子发票方案的首批试点省市。通知明确将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重点推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规范电子支付,推广金融IC卡应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工作部署,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决定组织实施2012年国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及规模商用、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专项。
根据通知,国家将重点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公众网络IPv6升级改造及规模商用、网站系统IPv6升级改造、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新兴应用示范和下一代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了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专项。其支持的重点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需要的高性能网络信息安全产品。
2月22日,国家工商总局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要建设资源共享、业务联动的一体化市场主体监管业务平台;到“十二五”时期末,实现对工商行政管理主要业务的全覆盖、对业务工作岗位的全覆盖、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全覆盖,包括实施营业执照电子副本“一照通”。
2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实施全国联网。届时,有行贿犯罪记录者将被列入“黑名单”而无处遁逃。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负责人表示,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政府采购和招标审查的必经关口,将有行贿犯罪记录者拒之“门”外,将大大降低工程建设领域、权钱交易的几率,有效预防贿赂犯罪。
2月初,随着福建基本完成采集录入交通违法记录信息的转递工作与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的同步衔接,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交通违法记录已实现联网。这意味着,北京、天津、浙江、新疆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交通违法信息今后可以共享。
日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布《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对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的征集、处理、、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该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随着住房公积金缴存覆盖面可能进一步被强制扩大,以及用途的增加,对2011年末余额已高达2.1万亿的住房公积金的安全监管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部署相关工作,力争在2012年底完成全国100个主要城市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联网监控,从而打破住房公积金账户仅由属地政府监管的传统格局。
近日,国土资源部决定从今年起深度推进省级矿业权网上出让交易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主要内容是在矿业权网上交易功能设计上,探索省际之间矿业权网上交易联网链接试点;探索矿业权网上交易系统与有关监管平台、监测系统等有机连接;探索矿业权网上交易适用范围;制定全国层面的矿业权网上交易规则等。
目前,湖南、宁夏、江西三省(区)已初步实现了矿业权网上交易,江西被列入省级试点。
由北京市和中科院合作共建的重大项目――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近日在怀柔启动建设,中心将先期建设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系统,未来将逐步建设万万亿次的超级计算能力,并申请成为国家超级云计算中心。
“超级云计算是指以云的方式架构、运营超级计算系统,并以云的方式向社会提供超级计算应用支持服务,它是超级计算和云计算在当今时代的创新性结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云计算及其相关产业未来将是一个万亿元的大产业集群,而超算云则在该产业中占据重要的份额,它将使企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研发效率提升数倍乃至数十倍。
在近日召开的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加快建设江苏高速宽带网被写入江苏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工作任务。
江苏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所有城市光纤化。到2012年底,实现城区FTTH全覆盖,宽带网络能力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实现3G网络全省无缝覆盖,热点区域WiFi覆盖,以南京、苏州、无锡、扬州为重点建设无线宽带城市群,全省WiFi热点达20万个,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的高速宽带网络,提供无处不在、无缝覆盖的宽带服务。
浙江省电子政务学会认线日,浙江省电子政务学会年会在杭州召开。会议除了交流总结学会一年的工作外,重点开展了主题为“云计算与电子政务创新发展”的学术研讨。
学会专程邀请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作题为“统筹规划、应用为本,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云健康发展”的主题演讲。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电子政务学会会长陈广胜从“今天的我们不能‘不知所云’、今天的政务理当‘高耸入云’、今天的实践务必‘化云为雨’”三个方面阐述了云技术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和云实践的根本原则。会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年会意义非凡、收获匪浅。
省直各单位、各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工作负责人和院校学者、电信运营商以及IT企业代表共140余名会员参加了会议。
近日,中组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和工信部办公厅联合下文,正式批复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等五省(市)依托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文件要求五省市重点建设好省级信息平台和基层信息站点,结合区域特色,统筹发挥好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双轨”的作用,不断创造新模式。
2月22日,《广州市云计算产业2011-2015年发展行动计划》正式。规划提出广州要“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到2015年,建成5个以上国际水平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云计算产业规模将突破150亿元,并带动600亿元相关产业链产值。为保障计划顺利实施,广州将完善政策配套和加大资金的投入,从今年至2015年,广州市科技经费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支持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和标准制定。
2月10日,成都市与中国电信举行“中国电信西部云计算基地项目签约仪式”,计划在2015年前建成运营中国电信西部云计算基地和中国西部信息中心二期两个项目。项目落户成都,标志着成都继上海、广州之后成为中国电信IDC和云计算运营中心的第三个核心节点。
三年后,成都不仅将是中国电信在西部的IDC业务集中承载中心、大型数据灾备中心,同时也将是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三网融合、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基地,还将是中国西部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云计算中心。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信息化委员会正式成立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该专委会旨在为浦东新区电子政府建设提供咨询、建议,为浦东新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社会支撑,促进电子政府健康发展。其主要工作是配合“智慧浦东”建设,编撰新区相关社区、园区指挥化建设试点的指导意见,同时在社区层面试点信息化知识培训,让社区管理者了解指挥社区建设的意义。
“分宜”近日在新浪微博正式上线,这是全国第一个县级政务微博大厅。首批有20余家试点单位及洋江镇、移民局和团县委的政务微博加入“分宜”。
“分宜”的最大特点是整合分宜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共同使用同一平台,是分宜几十家县级政府部门政务微博组成的微博群,除即时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最新政策法规、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最新工作进展和更新各类服务信息外,还及时回应博友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日本推出每秒76兆4G无线G无线上网服务,大幅提升目前的上网速度,而且信号更加稳定。这项4G电话通讯服务能够使携带无线网卡的朋友,或者是内藏无线网卡的电脑以及手机享受76兆的无线通讯服务。
近日,澳大利亚政府评选出的2011年度五大“电子政府”项目: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的“宝藏”(Trove)项目、南澳大利亚Work Cover公司的“Harry”项目、新南威尔士教育和培训部的“第二科学在线评估应用组合”项目、昆士兰州警政署的“社交媒体突发事件管理、沟通和公共关系”项目、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部,维多利亚分部的“定位维多利亚地区(PRV)”项目。
2月28日,哈萨克交通通讯部部长朱马卡里耶夫在政府会议上表示:根据总统指示,2012年底前约60%的社会公共服务将转化为电子形式,电子政府网站上将提供143种社会公众服务。特别是个体企业家和法人在线注册和新生儿出生及抚养补助金的申请两项服务,将大大缩短办理时间。
近日的《2011年度互联网网站安全报告》称,通过对随机抽取的93233个国内网站分析,发现五成的国内网站存在漏洞,容易出现用户资料外泄的问题。
据统计,已经被黑客入侵篡改的网站中,个人和企业网站数量最多,合计占83%,政府网站占比达到13%,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客攻击的影响。
为切实贯彻“民主法治15条”,重庆市民政局在全国率先按照党务、政务、财务和服务等类别实施分类公开,截至目前,全市8575个建制村、2370个城市社区已全面实施村(居)务公开。有力落实了群众的民主监督权。
从2月18日开始,全国70万家企业将在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上,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认定的省级数据中心报送统计数据。这是我国统计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统计系统更好地服务社会各界的重要举措。
2月10日,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统一部署下,长江海事局将向辖区内100总吨以下的900艘客(车)及学生渡船免费赠送并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简称AIS)。
船舶安装AIS后,可以全天候自动发送本船和接收他船的船名、位置、航速、航向等动态和静态信息,实现了船舶之间相互知晓,有效避让。同时,通过船舶AIS设备信号的传输,能够实现与江岸基站的信息交换,对船舶航行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和跟踪。
近日,中央党校与腾讯联合了《各省政务微博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腾讯微博用户超过3.1亿,其中政务微博达21000个,包括13000个政府机构微博和8000个公务人员微博。
此外,微博已从公安系统推广到了卫生、工商、团委等系统;在地域上,也已经从经济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逐步扩大到全国各省市。一年间,政府微博开通达到了8倍的增长速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开展有效的信息服务,可以使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进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造和装备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利用信息技术汇集、处理动态经济信息,为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职责优化重组,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现代化。
从农业生产方面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指导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高生产效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农民生活方面看,借助多种信息传播媒体可以提高农民生活素质。
计算机进入农村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说不迟于城镇。但是计算机的普及率根据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就今年7月份调查显示,在经济较发达的廊坊燕郊地区,农村中平均每五户有一台电脑,而在经济不太发达的辛集,平均每十户才有一台电脑。
电话的普及率在农村也是相当高的,也可以说不亚于城镇。据调查,燕郊地区农村固定电线%,而移动电线%,辛集地区固定电线%,移动电线%以上。
调查有电脑的人显示,60%的人表示很需要上网查找信息;50%以上的人希望能利用网络进行联系。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是需要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的。
对没有或者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人进行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不知道网络是什么东西,不明白计算机与网络有什么联系。这种情况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张家口、承德地区比较常见。
从计算机和电话线进入农村,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当缓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以往人们都说农村的购买能力低,负担能力差,然而从实际调查来看,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很多家庭拥有彩电、冰箱、空调等比电脑贵得多的电器,也有不少家庭有面包车甚至轿车等交通工具。农民不投资信息产品的主要的原因是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也就是文化水平低。据调查,经济较发达地区40岁以下在农村务农或打工的农民,具有初中学历的达到60%,具有高中学历的不到20%,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寥寥无几,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几乎没有;而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学历层次就更低了。40岁以上的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还要低一些,勉强说不是文盲。
文化水平低还导致农民信息意识薄弱。农民缺乏从网络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对学电脑、学上网有神秘感和畏惧心理。
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于农业生产生活方面的信息,结果找到的条目不少,但是具体信息重复率较高,而且很多信息没有什么实际使用价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信息网站的建设落后,点击率太低、经济效益差导致网站建设落后;其次是信息收集困难,农村人口分散、资源共享意识薄弱导致农业网络资源不足。
现在城镇安装宽带有很多优惠政策,价格越来越低,而在农村安装宽带价格很高,一般都在每年1000元左右。农民并不知道这1000元创造的经济价值会是多少,很多人认为是奢侈、是浪费。并且,电信运营商对农村信息网络的维护也不到位。根据规定,电话线小时之内必须要有维护人员到达现场。可是在农村,尤其是夏季和冬季,往往两、三天都没有维修人员出现在故障现场。4扫除障碍,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针对以上分析,在今后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趋利避害,切实让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服务。
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关键,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二是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全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三是建立文化图书馆,把报刊、杂志等送到农民手中,使农民的知识有鲜明的时代感,知识与时代同步,符合时代的要求。
增强农民信息意识的关键,首先必须让农民认识到网络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成功运用网络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南方很多种植花卉的农民通过互联网销售花卉,足不出户就能收到大订单。其次,促使农民由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收集信息。有关部门应该主动送信息上门,农民通过掌握信息增产增收后就会自觉的收集信息。再次,信息收集方式由原始向现代化转变。原始收集就是互相打听,四处奔走。现代化收集就是利用报纸、广播和互联网等现代设施收集。
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顺利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农作物种子工程设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卫星遥感通讯设施、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网络设施建设。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基础设施建设遵循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的原则。
开发信息资源重点在于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经济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完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村公共信息网络体系,免费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务。重点整合并传播农业技术、市场供求、价格、气象、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农业信息资源,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预见性。目前,发达国家无不投入巨大财力来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美国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了庞大和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收集、分析和农业信息,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投资5300万美元建设一个大型涉农网络项目。欧盟委员会2004年投资5200万欧元推进25个成员国之间的网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英国也投资2.4亿英镑支持网络研究项目。同时,还应发挥市场的引导机制积极利用民间投资,允许和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信息协会和农户等投资信息化建设。
综合服务包括宏观信息服务和微观信息服务。在开展宏观信息服务方面,资源提供者应尽力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权威、及时、准确的信息参考;在开展微观服务过程中,资源开发者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使农业信息服务有的放矢。信息服务方式,除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模式外,还有农民上网工程、信息进村、电波入户等方式。
阻。其次,服务商应该深入探索和实践多元投入机制,形成有利于信息技术创新和增强农业信息化后劲的发展机制,提高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水平,不断赋予农业信息化建设新的生机和活力,真正使农民和农村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受益。
[1]林柯,杜敏.新疆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新疆财经,2008(3):29-32.
当今,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实现交流的重要渠道,以网络为主的传播媒体正以成倍的速度发展。放眼当今社会,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现实要求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探索,面对实际,面向未来,积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党建工作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必须占领信息网络这个阵地,并利用网络平台,有所作为,这样才能推动党的自身建设,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提升工作实效。将现代信息技术导入党建工作,不仅是党建手段和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拓宽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找到了一个既继承传统党建有效经验又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接口。党建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党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建设网络大政工的要求,是党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党在新时期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要以信息化为手段,构建现代化的网络党建系统,开展党建信息化建设,不断进行党建工作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切实推动党的自身建设。
现代信息网络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任何信息只要在网上一,就会立刻显示出来,供阅览和使用,达到即时的效果。二是广泛的传播面,由于网络分布全世界,四通八达,因此,网络信息可以让所有受众进行信息资源和共享,达到广泛传播、扩大影响的目的。三是丰富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信息不仅可以用文字表达,还可以用图、表、影、像等多种表达方式,利用网络的多媒体表达方式,可以丰富界面内容和形式,提高受众阅览兴趣。四是灵活的超链接方式,网络是一个开放和公平的平台,只要愿意,谁都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链接,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与乐趣。五是不断增强的互动性和强大的综合功能,网络不仅可以进行信息、远程交流和远程通讯,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进行网络化集中或分布管理,并进行各种工业技术操作和远程监控等。
正是由于网络信息化不可比拟的特点与优势,为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的平台。
首先,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化网络党建平台,可以使我们在整个信息化的进程中掌握主动权,占领网络阵地,实现党对网络的领导和控制。其次,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可以把握信息发展的潮流,掌握和运用现代网络信息传播手段,极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第三,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顺应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特别是因特网形成的网络虚拟世界,扩大了党组织的活动舞台和辐射范围。第四,信息化所具有的扁平化延伸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拓宽了党内民主渠道和党群沟通渠道,有利于扩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并直接了解和监督党的活动。第五,利用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可以替代传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实现党建管理上的技术创新,降低党建工作的成本。第六,利用信息化网络,党务干部能及时处理日常党务工作,减轻工作强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第七,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实现党建管理信息、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一体化建设,使党建网络既是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了解党建信息、交流党建经验、研讨党建理论的重要载体,又是实行党务公开、鼓励职工群众参与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第八,建设党建信息网络,实现网络党建联网,可以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
加强和推动党建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因此,首先要增强对党建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各级党组织进一步认识到,党建信息化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必然要求,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环境下党的管理方式的有效创新。其次,要做好党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部署,要把党建信息化建设列入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重要任务,把这项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考核,形成制度,促进各级党组织根据自身条件推动党建信息化建设。第三,要在一定系统和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管理软件,执行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如根据不同行业、地区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开发党务管理软件,在这些行业和地区进行统一管理和应用。第四,在党建信息实际建设中,既要尊重党建工作规律和管理要求,又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技术条件,做到既切合党建工作的实际,又使党建管理方便使用。第五,要认真做好党建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可以独立开发党建信息技术平台,也可以整合党建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分散的资源,逐步建设覆盖全系统或地区的网络管理系统,推进党务工作的电子化,实现党建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第六,要做好党务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支既懂党务又能熟练应用信息管理平台的党务人员队伍。同时,要培养一批具有信息化技术服务水平的信息技术人员,能及时处理信息平台出现的技术问题。这是推动党建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基础。第七,党建信息化建设要不断发展。要根据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更新和升级技术平台,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党建管理中得到及时充分应用。还要根据不同阶段对党建工作提出的要求,改进技术平台操作界面,丰富党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和项目,不断完善党建信息化管理。第八,要加强党建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已建成的系统要做好内容充实和系统维护工作,不仅要使信息系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要使系统网页更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提高点击率,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在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上,一些党组织已经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使党建工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建信息化建设成果也充分显现出来。
在党建信息管理实际应用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借鉴和考虑。一是可以建立专业党建网站。通过网站,可以宣传和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建制度、章程及相关知识,通报党建工作信息;建立党员管理信息库,通过网上档案,管理党员党籍、党费等;设置党员互动平台,建立网上信箱,开展党员谈心活动和思想交流;设置网上组织生活平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设置网上举报信箱,让广大党员群众行使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权等。二是建立党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党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实现对党建信息、支部“”、党员发展、党务会议、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开展电化教育等。如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开发和推广的党建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就设置了党建工作操作平台和浏览平台,内容包容了党建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设置了“学习教育”、“党辉光芒”、“党员管理”、“党政会议”、“党政会议”、“党风廉政”、“组织建设”、“统计信息”等页面,基层党组织根据设置的权限均可用此软件对党建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操作,适应了当前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内容和要求。这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内容基本符合福建省党建工作要求,实践应用中,成效明显。三是可以建立电子党务办公自动化网络。结合党建特点建设一个先进、实用、高效的信息系统,构筑起一个覆盖全系统或地区的多级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网络办公、网络会议、网络通讯、网络教育、网络交流、网络调查、网络监督等。党建办公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使广大党务工作者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
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不够十年时间,党建信息化建设可以说还是个时间不长的新的实践,因此,其应用与推广还有一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应做深入思考,寻求对策。
一是党建信息化的保密性与公开性问题。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媒体,因此一些信息可能通过网络而泄露,如党的方针政策、党组织的信息、党员的信息、党政会议内容等,都可能通过网络而泄露。因此,要充分考虑党建网络政治性、严肃性、保密性和安全性问题,加强党建信息化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党的工作的性质、原则、范围、保密程度等方面的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制定相应标准,设置技术障碍,防止信息流失。
二是党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问题。当前,一些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信息化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些党组织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走在前面,成效明显。但从总体上看,各党组织都是各自为政、各干各的,这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且标准和规范不统一,不利于党建工作的管理和发展。因此,应进行党建信息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部署,至少在一定区域(如以省为单位)或一个系统(如以行业为)范围内进行统计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同时,还可以对网上党建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吸收,实现大范围、广领域的党建资源交流和共享,提高开发、管理和利用网上党建信息资源的能力。华电福建发电公司党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统一了华电福建系统的党建信息化建设和有关要求,可以说是对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探索和有益尝试,值得总结借鉴。
论文摘要: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契机。本文对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讨论。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已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自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类档案馆(室)中蓬勃开展起来。对于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前我是知之甚少的,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及学习中逐步有了一些认识,现将我的一些拙识浅见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究竟什么是档案信息化?什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1、规范性原则: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如: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包括信息的显示、打印、传递等直接面向网络用户的服务格式)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防火墙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3、效益性原则: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根据馆(室)藏档案的特色选择这些档案进行数字化,提供独具优势的服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馆藏信息和特色服务往往是赢得用户和创造效益与价值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做到按“需”数字化。
以我单位为例:我单位现保管着管理类档案、产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地质档案等多种类别的档案。但其中以地质档案的利用率最高。地质档案中详细的记录着每一口油水井的动、静态资料以及每口井从投产到目前的生产数据,油水井演变过程,能给我们提供初始条件下地下储层的情况,是原油生产建设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条件。有效利用地质档案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我室就将地质档案做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点,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率先对二十一万余份地质档案进行了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
那么档案信息化建设又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呢?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2、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耗资大、要求技术含量高的业务建设。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要想在信息化建设中有所建树,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并能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还应该坚持前瞻、协作、实用、人才储备四项原则。
1、前瞻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协作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来说,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3、实用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在量,更在于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馆应坚持实用的原则。不仅要对馆藏档案目录进行数字化处理,更应有选择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在信息服务的特色内容和独特形式上做文章。用自己的特色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使自己的信息具备惟一性,从而让利用者面对庞大的信息体系,而选择点击你的网址;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将馆藏信息资源加工成系统的、专题的、有序的信息,有机地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人才储备原则:由于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档案馆(室)只有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与其他行业同步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国家电网公司SG186系统进入实施阶段后,河北省电力公司按照统一部署,2008年开始全面运行SG186系统。在电网企业协同工作后的ERP时代,财务人员如何尽快进入角色,践行财务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标准化建设给我们诠释了最好的答案。信息化作为集约化的前导,它需要拥有精湛业务的高素质团队作为其践行者,而当前的团队素质和业务水平就其整体而言还不能满足信息化ERP系统的需求。恰此时,公司推出的标准化建设为团队注入了活力,让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信息化是集约化的前导,它需要拥有精湛业务的高素质团队作为其践行者,而当前的团队素质和业务水平就其整体而言是不能满足信息化ERP系统的需求的。而公司推出的标准化建设为团队注入了活力,恰能解决上面出现的问题。
标准化与信息化密切相连,标准化应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面,或者保持同步,决不能滞后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一项既依赖于信息技术又与信息应用直接关联的复杂系统工程。协调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关系,保证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很关键的条件是信息化的相关技术标准。信息化标准对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标准化能有效地保障和促进信息共享;第二:标准化能有效形成和促进业务协同;第三,标准化是实现互联互通必不可少的前提和保障;第四,标准化可以有效地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保密。
工作千头万绪,统一思想是关键。首先,标准化建设的理念是提高认识,摒除以往存在的惰性思想,全员参与,争当掌握ERP的强者,进而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其次,通过制定工作标准,分解各项工作指标,编写管理标准和标准化流程图,界定每个岗位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最后,用统一标准评价工作质量,明确团队职责,解决以前职责模糊,工作推三阻四的问题。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是检验理念和做法正确与否的标准。信息化(ERP)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的空间。在工作中,我们把信息化助推标准化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和创新点。
ERP是一种理念,通过系统平台规范经济行为。只有职责清晰、流程顺畅、业务过硬、内外部协调的高素质团队才能满足系统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首先根据ERP系统财务模块业务流程,用标准化建设理顺各岗位工作目标。其次,以ERP业务流程为框架,优化原远光系统状况下的工作流程。
以工程物资出入库管理为例:2008年公司在物资出入库管理上涉及15项管理制度和计提减值准备、成本核算办法,物资部门采用V6系统对物资出入库进行管理,财务部门则应用远光系统进行成本核算,因系统不一数据不同步,财务部每月都需抽调一定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稽核工作,费时费力,有时两个部门的数据还核对不上。ERP系统运行后,我们根据系统要求,与物流中心一道,对物资管理各环节进行了梳理,按ERP要求重新制定了管理标准和流程图。按新的管理标准要求,物流中心的收发货同时生成财务数据,实现了两个部门同一本账的管理方式,省去了稽核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会计档案建设方面我们也对信息化助推标准化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效果。首先,按照河北省电力公司会计档案标准化的要求,规范原始附件的粘贴、会计档案的传递、统一规格装订、归档的管理。其次,实行5S透明定置管理,规范录入OA档案管理系统,大大降低了凭证查询时间,提升了财务工作效率。
ERP系统上线运行,为资产全寿命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资产全寿命管理涵盖可研、结算、概算、施工图预算、设备安装、投运、运维、技改、大修、报废等管理环节,数据之大浩如繁星。为使ERP准确记录资产从可研到报废各阶段的流程轨迹,我们按照网、省公司资产全寿命管理方案的要求,结合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经验,提出了简化重复环节的部门建议并被省公司采纳。通过ERP系统对保定供电公司某200kV变电站运行进行了分析,进行指标测算,补充完善了运维费、检修费在原远光核算系统上没有痕迹,缺少经济参数的问题,进一步夯实了资产全寿命管理。此项工作已成为财务管理中信息化助推标准化建设的又一成功范例。
财务管控涉及预算编制、资金管理、核算信息、报表管理、产权管理、电价管理、评价稽核及综合管理。其特点是:1.应用财务管控系统后,信息数据高度集成,与SAP系统双向读取数据。其中一部分集成数据从SAP中读取,同时还可以在管控中录入日常业务数据,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2.实现了预算管理功能,管控系统内可由各种业务单据直接根据预算数进行预算控制。财务部可以实时监控,统筹掌握同一时刻各经济参数的运行状况。3.实现了资金的监控功能,可以进行资金存量、结构、资金归集情况等统计分析,实时监控银行账户的资金流动信息,提供资金异动监控及风险预警功能,支持采用银企互联集中支付的手段,灵活采用手工支付及电子支付。4.实现了电价管理功能,实现预估、结算、发票、付款等各项业务处理。能够详细统计发电机组各类属性、月度价费信息、按时间序列保存电价变动、脱硫电价执行等过程信息,并与电力交易、账务处理、资金支付、报表管理等模块紧密集成。5.实现了产权管理功能,包括股权投资管理、产权变动与登记、产权基础信息管理、资产评估等专项工作管理。6.实现评价稽核功能,包括财务评价、财务稽核、风险管控三个方面的内容。7.报表管理主要针对报表的编制、上报收集与查询等方面进行开发设置。8.实现综合管理功能,包括财务人员信息录入、调入调出等。这些管理都需要相应的标准化与之配套。毋庸置疑,未来的财务管理将会彰显信息化助推标准化的魅力。
ERP的广泛应用,使财务集约化、精细化、效益化变为现实。它可通过在线监控,随时集结人力、财力、物力,运用资金集中和集聚改变资金流向,调控资金使用方向。在ERP财务管控系统的制约下,资金已失去了原有的灵活,因此在使用方向上单凭个别部门的努力是很难把握的,取而代之的是多部门协商,集体运作,保障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信息化的冲击使我们必须运用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方式完善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
从我市县、乡、村的文化设施来看,市区一级虽然都建了文化馆、图书馆,但标准都不高,事业经费也很少,乡镇文化站建设更令人担忧,大多数文化站的活动场所,如电影院、礼堂等,有的年久失修,有的早就拆除。村文化大院一缺场所,二缺设备,三缺管理。农村文化设施,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这样一个现状,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
不论是专业人才、管理人才,还是经营人才,都严重不足。乡村文艺人才更是缺乏,人员是进不来出不去。这些状况不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就难以顺利完成。
据调查,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技术,二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三是文学书籍,四是文化娱乐。从现有的文化产品来看,是严重的供给不足。
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明显改善后,对精神文化生活十分渴求。但从他们生活消费支出的安排来看,首先是盖房子、看病、保子女读书及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余的钱。农民不是不需要文化而是没有钱去享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民持续增收最有效的途径,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所谓现代农业,就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所谓市场经济规律,首先是产生的产品要适合市场的需要。第二,市场经济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具有契约经济和法律经济的特点。第三,市场经济有严格的市场运行规则。所有这些,对刚刚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且从总体上看文化水平还不高的广大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时,农村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还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努力培养与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农民。从目前农村的一些地方和农民来看,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有些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度不高,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不浓,文明意识、健康意识不强,一些传统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新风尚、建设乡风文明要求格格不入。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民不仅要富,农民还要有乐。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我们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农村文化建设还是相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正因为农村文化建设重要而紧迫,任务繁重而艰巨,所以,我们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来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从体制上讲,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真正做到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切实增强事业的内部活力。尤其是乡镇文化站的体制,要十分明确。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公益性十分鲜明,因此,文化站作为第一线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乡镇配套改革中不能改变。对文化站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
从现阶段来讲,一是要整合一切用于农村、服务农民的各项文化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如教育、科技、党员电教、村级活动室建设等。二是要建设好三个层次的阵地,即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剧团;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特别是要把乡镇文化站建成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并做到国有、民营一起上,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村文化科技中心户等。为了促进三个层次的文化阵地建设,要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文化先进乡镇活动。以创建活动激励阵地建设。三是要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农民图书、农民健身、民间艺术发掘利用这六大工程。四是要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扶贫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变送为“种”。
一是要大量出版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二是要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农村生活、激励农民斗志的优秀作品,并把它搬上银幕,立上舞台,更好地服务农民。三是大力发展民间文化艺术,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或民族特点,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项目。四是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育。特别是要加大农民自身文化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让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成为不走的庄户剧团,使其卓有成效地为农民提供服务。五是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从目前县(市)区、乡镇的财政实力来看,大多数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挤出一定的财政实力,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应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总的来说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是高的,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总认为经济建设是硬任务,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或者说,经济搞好了,文化建设自然会得到重视和加强,因而在少数地方就出现了讲话无文化建设内容,规划无文化项目,资金无文化方面的安排,一讲发展文化产业,就想把所有的文化事业推向市场等等,这些思想认识的存在,明显地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二是要真正做到“五纳入”,即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三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既要贯彻落实中央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所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又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一些相配套的优惠政策,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保证农民真正得到文化上的实惠。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我们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必须发奋图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市所辖县区的信息化建设是*市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的决定》(南发〔*〕11号)文件精神,落实《*市“十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南府办〔*〕116号),加快*市信息化建设整体步伐,根据《*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南府发〔〕7号),现对推进*市县区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县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遵循国家、自治区和我市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围绕我市“十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标准统一、条块协调、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宗旨,以网络为基础,以应用为重点,以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化软环境为保障,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提升辖区管理、生产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建设,加快社会发展。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原则。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牵头,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组织推进、统一标准、政策导向等作用,通过政务信息化和行业信息化试点,带动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加快信息化建设。
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原则。各县区要按照全市信息化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县区现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以及发展战略,对县区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实现与市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衔接,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抓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信息化的推广应用,以应用和需求带动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促进县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分级负责、整合发展原则。加强与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其他各县区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联系,发挥各自优势,分级负责建设县区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有效整合和充分共享各县区的信息资源,以发挥其整体优势。
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县区信息化是*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区应该立足实际,抓好辖区内公共应用系统的应用与培训,抓好特色信息化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克服“大而全”思想,减少重复投资。
县区信息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实现*市“十五”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任务,加快步伐,持续发展。
县区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是:调动和依靠各方面力量,突出重点,高标准、高起点地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0年完成以下任务:实现城镇和乡村语音、数字和广电网络的全覆盖;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工程,推进政府信息化,基本实现政务网络化办公;通过在各行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广大农村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享受农业信息服务,能初步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企事业单位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初步开展在线商务服务;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县区所属中小学校实现“校校通”、课件资源共享和多媒体教学;通过整合政府公众服务业务,推广电子社区应用,做到便民服务,并加大信息化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力度,推广建立覆盖社区的信息化培训体系,基本普及居民信息化知识与技能。
协调组织电信、广电、移动、联通、网通等网络运营商,加快辖区内语音、数字和广电骨干网络的建设,实现社区、乡镇、村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覆盖;积极引导和鼓励个人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方式使用语音、数字和广电网络,鼓励家庭、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宽带接入互联网。结合本县区实际,可在必要、安全的前提下搭建移动办公环境。
各县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可能,以业务和应用为导向,建立起连接县(城区)、乡镇(街道)、村屯(社区)的政务信息网络系统,构筑辖区内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并以统一的出口和市电子政务网络互联;县区政务网络平台的维护和运行根据县区的实际情况,可选择自主维护、外包或者托管等方式。
大力推进由市统一组织开发的公共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本县区的使用,即内网网站及办公自动化系统、通用公文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政务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等系统的推广应用。
县区各部门要加强与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共同规划和建设好相关的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业务系统(如项目数据库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统计信息数据库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社保医保等五保系统,人口数据管理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减少重复投资。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较为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将部分政务工作搬到网上,实现网上办公。
建立和完善县情/区情数据库系统,对辖区内地理信息、资源信息、法人信息、工农业产品信息、服务业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和科教文卫体信息等进行采集和加工,并通过市政府网站、县区政府网站、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呼叫中心系统、信息服务终端)等途径进行。
各县区要建设、运行、管理好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各自的二级网站,落实相应的人员与机构,定时更新政务及相关服务信息,不断增加网上政务服务的内容。
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采集网建设,收集、开发和利用各种农业产销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统计信息、乡镇企业信息和农业的预测预报信息;建立土地的基本数据和动态数据库,为农田及作物建立育种、灌溉、施肥等有效指导,实现节能、降耗、增产的信息保障系统;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做好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以农业信息服务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种植专业户、农业专业协会上网;积极推动农业电子商务服务。
通过示范效应,推动有条件的直属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使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提升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在研发和生产各个环节中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MRPII/ERP等先进的信息应用系统,实现企业研发与生产的信息化;通过使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电子商务技术等提升企业采购销售系统的市场化水平;大力鼓励企业上网,积极倡导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是“十五”期间市信息化工作三项示范工程之一,县区要把推动商贸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与电子商务、餐饮宾馆和旅游业的信息化改造、社区服务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同时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服务业的信息化改造及全市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有条件的县区,可根据自身实际,规划和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有条件的县区,可以建立信息产品销售市场;各县区可以根据自己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结合*市的总体规划,重点培育和扶持辖区内的软件企业、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按照全市规划,配合市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建设好辖区内的教育专网,实现辖区内中小学校的“校校通”,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
进行电子社区建设可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信息化成果。要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和引导相关企业,对辖区内基础较好的社区,进行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建设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提供家政服务、房屋维修、防火防盗、监控报警、水电气数据自动采集、家庭医疗保健、社区文化娱乐健身活动等业务,积极拓展网络银行、一卡通、视频点播、宽带接入、电子书城、电子商城等新业务,最终使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市社会应急联动平台,建立和完善区县应急救助与非应急求助体系。
应制定县区信息化知识普及宣传计划。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及各种宣传手段,对辖区广大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普及信息专业知识,强化信息化意识。
要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展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针对全市公共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内网网站及办公自动化系统、通用公文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进行培训。
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标准和培训计划,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编制培训教材,落实培训机构;要大力推广建立覆盖社区的信息化培训推广体系,使社会和公众掌握信息技术和技能,享受便民的电子政务服务和便捷的电子商务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和办事效率。
各县区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信息化对县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认识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推进具体工作,首先要健全领导机构,各县区要成立以县区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称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办公室的设置要做到编制、机构和经费的“三落实”,并赋予管理和协调本县区信息化工作的相关职能。
要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工作制度,落实责任制,强化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要加强与上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其他各县区主管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形成“全市一心”的信息化工作整体合力,保证县区信息化建设按照我市和县区发展规划,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
县区要将信息化经费纳入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财政上确保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上级各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并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辖区内行业信息化和社区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优秀的管理与技术人才作保障。县区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要立足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各行各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重点对在职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专业人员、信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业务及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在我国目前的多数城市中,虽然对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了解,但实际操作中对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体系还是不够熟悉,在部分农牧业管理单位中尚未将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中心,这样不健全不完善的农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是会影响农牧业信息的建设进程的。而且,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比较紧缺,这样就出现了管理建设水平低,建设团队的整体素质也没有达到标准,限制了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程度。
在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施行的过程中,农牧业生产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产生几倍的效率,信息化建设在面对农牧业信息服务时,可以形成农牧业与信息技术共存互补的良好局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信息技术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对于农牧业管理人员来说是比较难以支撑的,这样就出现了农牧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不足问题,农牧业管理人员的消费水平有限就造成了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的现象。
农牧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难度很大,涉及面很广的工程,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也需要其他各个部门的通力支持配合,与社会中的其他工程设计相比,农牧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具有很高的价值,从根本上来说是让农民直接收益,在社会覆盖面来说也是最广的工程。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可以解决农牧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农牧业信息化的团队建设需要很高的技术支持,加强服务体系的建成是对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管理方法的确切制定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服务内容,在市场运营方面可以增加社会化信息服务的活动,增强农牧业信息服务的工作动力,这样就可以推动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1]。在信息化的大潮中,对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结果,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我国企业经济发展全球化、产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促进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当务之急[2]。
企业档案信息化,就是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充分运用于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保存管理和提供利用等活动中,以期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4]。档案信息化中的“信息”实质是“档案信息资源”。它是档案信息本身和支持档案信息运动的物质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创造适宜的社会条件,将其视为一种社会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从深层意义上说,档案信息化就是给人们对档案“资源”利用提供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使人们能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这一“信息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利用社会化,这也就是档案信息化的实质问题所在[5]。
在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着经营管理知识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变革,而实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6]。
档案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内容。档案是企业信息资源的载体,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信息对企业生产运营和生存发展都至关重要,特别是企业进入市场后,信息对企业越来越重要,谁掌握好信息、应用好信息,谁就可以把它转化为技术上的优势、产品的优势、人才的优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样,管理更需要信息,如果把资金比成企业的血液,信息就是企业的神经[7]。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形势要求企业重视档案信息管理。
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才能使现代化企业健康发展,每一家企业都是信息企业,经理是企业的信息处理者,他们通过掌握的信息作出计划、协调、控制和决策,企业经营管理依赖信息,信息与企业息息相关,离开信息的企业便无法生存,而作为企业信息主要集存地的档案信息便令人感觉如此的重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档案信 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并给企业和企业、企业和用户间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最佳桥梁[8]。
(1)加强企业管理部门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企业档案管理的作用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大。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能够使得企业在信息的传导中占尽先机,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更高的决定权。对企业而言,做好了生产、营销、规划而忽视了企业的档案管理,是非常得不偿失的行为。只有企业的管理部门重视档案,注重信息化的变革,企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中尽得先机[9]。
(2)健全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规章制度[10]。网络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支撑。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在制度上要体现出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整体内容,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发展。具体地说,应建立与依法治档相配套的各种具体办事制度及程序,包括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评比表彰制度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特别要严格执行各项保密制度和网络安全规范,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档案信息,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一个高水平的企业档案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环节。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高速扫描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技术手段,实现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一体化管理,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要想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有信息化技术人才来服务,需要有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做支撑。企业可以通过培养、引进和培训等方式来不断提高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使他们尽快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成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Z].2006.
[2]杨红梅.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140.
[4]宋吉芳.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86-88.
[5]孟世恩,王颖,何芳.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J].2004(5):29-32.
[6]李国民.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档案,2011(5):59-60.
[7]范琪.浅谈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山西科技,2005(6):39-40.
[8]何燕宁.浅谈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0):131-134.
信息社会应当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它对于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信息社会中的大量信息最终要转化为档案。另一方面,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充沛流畅的信息,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档案信息具有来源的社会性、内容的可靠性等特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被视为“信息资源之源”的档案信息,在信息社会中必将受到社会进一步的重视。
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事业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变档案工作原有的内向的、单一的档案收集、整理、加工、利用的管理方式,借助和依托网络等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信息服务手段,实现主动的、超越时空的信息服务,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利用网络技术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例如虚拟地将全国的档案信息整合为一个整体资源,档案信息的集中利用程度明显提高。这既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水平,又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减轻档案部门在提供阅览条件、安排接待人员等发面的压力,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档案的重视,扩大档案信息的利用空间。
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将面临着极大挑战。例如,面临安全性、保密性、文件与档案主管部门源头多等诸多问题。特定利用者不清楚馆藏档案的方位,使档案信息的“供”与“需”严重脱节,造成档案信息资源不能线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战略是档案信息标准的制定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档案信息标准的制定为档案管理制定了方针政策,使档案管理有章可循。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为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我国引进了大量的档案信息标准,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基本保障,如美国有关档案信息的标准总量已达60余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牵引与推动力是档案信息需求标准的制定。
为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科学、高效发展,应该使档案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表明标准须先行,而其中档案需求标准的制定已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牵引力与推动力。如国际标准化组织专门制定了《ISO 22310:2005信息和文献――描述文件管理需求标准指南》,为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满足一致性和互操作性需求。
标准是科研与最佳实践的良互成果,是国际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的源动力。先从标准制定实践的角度来看,各国国家标准有都来源于本国各地档案信息化实践及其相关标准,而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直接来源于各国档案信息化实践及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