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娱乐-提款不到账我的剪辑流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做笔记,对于那些需要较长制作周期的大型电影或者项目来说更是如此。我发现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写下来是唯一能够理顺所有资料和信息的方法。最近在我制作一部纪录片的片头时,我发现自己没有灵感、工作停滞不前。在尝试过多种方法之后,我还是觉得自己在白费力气。于是,我决定回头看看自己在其他项目上的笔记,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我找到了自己以前的笔记,它们能够帮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向。这些思路是独创想法的结合,想起自己当时跟剪辑师朋友们的讨论,很容易就能激发出这些想法。
在过去的经历中,我学到很重要的一课是预先确定自己的剪辑思维和理念。银幕就像是一个钥匙孔,观众要透过钥匙孔瞥见你的角色和故事。在你剪辑电影的时候,你需要将自己放到门外的位置,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能够将故事中的要点放到观众眼前,你就能为接下来的整部电影定下基调。
电影最开始的几个场景是至关重要的:你是在表达自己要使用的电影语言;这部电影会说出怎样的电影“方言”。我认为电影的第一卷可以说是你整部电影的基石。现在我不是说每部电影都需要有开场的字幕特效,或者一副上帝的声音在说明每个角色和剧情的背景,但是开场片段(或者是整个第一卷)都会讲到关于电影的很多内容,以及你打算如何与观众交流。
Alan Moore,知名漫画小说家和漫画作者,其作品最为有名的当属《守望者》和《V字仇杀队》。他曾写过一篇关于自己创作漫画的流程的文章。他告诫新晋作家们说,很多人(包括他自己在早年的时候)经常会混淆故事的大意、情节和主题。Moore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述它们之间的区别,不过总结起来就是:故事的情节只是正在发生的时刻(动作),而故事的大意通常会贯穿整个故事的情节当中。
我对此的理解,可以以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闪灵》为例。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冬天大雪封路,杰克一家三口在一处偏僻的旅馆过冬,慢慢地杰克开始得了一种怪病,并开始折磨自己的家人,直到后来被困在旅馆外面一个结冰的迷宫中。但从这些情节中揭示出的主题就复杂得多了,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杀人恐怖片那么简单。酗酒、家庭不和以及家庭暴力这些主题已经深植于故事大部分内容中(从纪录片《Room 237》来看这些主题更加深刻)。而这部主要讲什么的是什么,也就是所谓的大意,则是当人们将内心的恶魔释放出来后,会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周密的计划都任何一部电影都非常重要,同理也适用于剪辑室和拍摄现场。但是如果我们过于死板地依赖计划,不懂得灵活变通,那么就会不断积累问题,最终导致失败。比如推拉镜头有问题,或者蒙太奇手法没能正确地讲故事,那么此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对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有清晰的想法,并且具备推倒重来的能力,和坚定自我的意志力。
你在完成电影的过程中,最好的一个“工具”就是测试观众(首批观影的人)。在你的电影正式公开之前,能够听到一些特别私人的反馈是非常不错的。通常他们会是你的编剧或者导演,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参与电影的程度会跟你差不多,对于故事的理解也跟你差不多,所以你们可能都会忽视同样的一些问题。此时,你的选择最好是找一两个懂行的朋友,并且他们还愿意根据自己的观影感受向你提供一些真诚反馈的人。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这个朋友不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你要找的不是盲目称赞你的工作的人,也不是说你的电影可以比肩《公民凯恩》的人。你需要的是能够指出电影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最好是能够提供一些线索,让你知道自己现在的剪辑还有什么欠缺。
能够找到电影业界的专业人士来评价固然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任何有正常思考能力以及电影知识的人都可以做好这个工作。只需要确保你选的人是你信得过的,而且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向你提供反馈的(即使是负面的反馈)。有效的反馈能够快速将电影推向正轨,但不当的反馈也会让你误入歧途。而且电影制作是一项非常寂寞而且困难的工作,所以偶尔跟公司以外的人交流交流也是不错的。闭门造车不仅仅会毁了你的电影,而且很快你也会被送去精神病院了。相信我。
如果将所有这些建议浓缩成一条法则的话,那么就是我以前的导师在我刚开始剪辑生涯时总是跟我强调的一点:“不要想太多,放胆剪下去就是了。”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只是老生常谈,但在你一筹莫展的时候,这个建议反而能够让你打起精神。我的合作伙伴和好朋友Keif Roberts,他经常提醒我要避免“太过多虑导致思想麻木”,或者“不要想太多了!”,这些话经常在我脑中回响。
不管你是否同意,我依然认为这点非常好地总结了我现在的剪辑思想,而且我相信它够用在剧情片和纪录片当中。
这些技巧虽然看起来比较宽泛,而且也比较倾向于你在搜集电影资料、准备剪辑的过程中,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当然,你对剪辑有什么样想法呢?欢迎留言评论,分享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