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新闻报道策划大全11篇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5-29 19:46   

  1.追踪报道策划。突发性、即时性的动态信息总是很多的,但能成为新闻予以报道的却是不多的。很多的新闻并不是一次报道就能够了结的,其根源就在于报道的事件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这个过程还有新闻可挖掘,如果错过了时机,就浪费了新闻资源。追踪报道策划依赖于报道的新闻事件是运动的,其运动的过程具有可报道的价值,对于新闻价值,有的是在报道前可以预测到的,有的则是在报道之中才逐步显现加重的,如果仅站在事件的外面,仅对运动的事件进行记载和评论是不够的,还必须最大限度地深入事件中,为事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做一些己所能为的事。

  2.专题报道策划。在新闻报道策划中,有一些新闻要根据上级部门的宣传意图和本地工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选择两个或多个选题,调动有关方面人员相互配合进行集中报道。专题确定之后,所组织的材料和所进行的报道,必须围绕主题而展开,不可随着情节的延伸使报道无边际地拓展或报道过多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而冲淡主题。

  3.纪念日(节日)报道策划。有一种特殊报道,即纪念日报道,做好这类报道意义深远,如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报道及各种纪念日报道等等。今年适逢党的90华诞,各级媒体各显能势加强策划,出新、贴近、可亲、震撼,不仅营造出了浓厚的迎庆氛围,更起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爱党爱国的教育作用,可以说,媒体功不可没。纪念日报道的策划,应注意两点:其一,在内容上出新,即选择在这一时刻什么内容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其二,在形式上出新,即用不同于往常的传统报道模式,力求将完美的内容充分地表现出来。

  新闻报道策划毕竟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进行策划要审慎地制定方案,把握好一些原则,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在策划主题上要遵循新闻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选题上要选取那些具有广泛社会意义,具有局部指导意义,能从宏观和微观上解读政策,解疑释惑,引导舆论。要从贴近百姓,关注民生入手,真正架起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策划时要把握“五性”,一是目的性,策划以事实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以达到最佳报道效果为目的,策划的目的越明确,也就意味着减少了无序和不确定性。

  二是可行性,策划时要充分考虑这一选题是否为政策所允许,报道后,所反映的问题政府部门能否较快地很好地解决。所以策划中一定要吃透“两头”,兼顾“上下”,既要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更要反映百姓的所思所想。既当好党和政府喉舌,又要不断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三是整体性,在策划活动中,有目的地保持整体最优化,注意参与其间的各个部分的有序性和科学性;注意发挥参与其间各子系统相互配合的最佳整体效益。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蔡雯《新闻编辑学》)经济新闻报道策划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时而动,把握最佳时机,进行理性思考,注重人文关怀,突出报道主题。

  新闻报道要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报道时机。时机的选择对新闻策划的成败至关重要。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事关发展全局和保障民生的重大工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2年4月6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向全世界宣布:中线个月后通水。

  湖北日报与楚天都市报编辑部审时夺度,应时而动,在湖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顺利完成之际,联合推出大型特刊。从今年5月份起,两报联合派出10多路记者,分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鄂、陕、豫、冀、津、京六省市,实地踏访了1432公里的工程全线,目睹施工现场,感受移民情怀。于2012年9月18日,推出48个版面的全彩大型成就性特刊《汉水丹心 湖北奉献》,生动记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壮举。正是因为报道时机的准确把握,这份堪称史诗的特刊,在发行当日就引起了热切关注,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报道的建设意识,体现在办报人时时刻刻站在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立场上,采取积极的态度,本着建设的原则,对成功的经验予以科学的总结,使其有推广的意义,引导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湖北集核心水源区、库区、坝区和主要移民区为一体,《汉水丹心 湖北奉献》特刊以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国生同志的刊首寄语《汉水丹心写精神 一库清水寄深情》开篇,突出了湖北人民自觉服从服务建设大局,舍家为国、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

  随后以“蓝图篇”、“决策篇”、“胸怀篇”、“奉献篇”、“建设篇”、“福祉篇”六大板块,层层递进、连贯深入的梳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决策缘起、论证历程、建设现状、建设成就及其伟大意义。从“蓝图篇”再现中国几代领导人对世纪工程的高度重视到“奉献篇”湖北人民万众一心不辱使命、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再到“福祉篇”丹江清水一路向北,惠泽河南、河北,奔腾抵达京津。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湖北奉献”为主线,贯穿于各个板块之中,使整个连版立意鲜明,歌颂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功在当代利在万世,体现了湖北人民的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人文关怀既是经济新闻的出发点,又是经济新闻的最终归宿。《汉水丹心 湖北奉献》特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生活实际,各路记者下基层,深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第一线,真实记录移民过程中的各种艰辛与感动以及移民在新家丰富多彩的崭新生活。使新闻报道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富有人情味。

  特刊的“奉献篇”共有13篇报道,讲述着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其中,《情动汉水 热血汇入生命之河》记录了湖北南水北调管理局干部职工们工作的艰辛,他们除了“5+2”就是“白加黑”,一周七天都在工作,而且没日没夜;《卷别家园 回望故土离情依依》记录了一幕幕泪别故土的影像,一双双满含不舍的眼睛。郧县87岁的老人赵永娥在迁移前向故土最后一拜,这一拜包含了她对故土浓浓的深情,这一拜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赤子之心 青山忠骨守望故园》追忆了为了移民工作牺牲在一线的移民干部们,为了工作,他们与妻儿几月不见,为了工作,他们不顾病痛奔波一线。英雄们用生命之光照亮移民搬迁的路途。

  移民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移民新村的年轻人喜结连理,移民在安置点受到的贴心安排,移民落地生根、安居乐业、发展致富等等报道,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关心百姓关心的事,说百姓说的话,维护群众的利益,充分彰显了人文关怀。

  《汉水丹心 湖北奉献》特刊报道策划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抓住南水北调重大战略性建设项目进行策划,将传统的重大工程持续多日的连续报道用48个版面集中在一天报道,更加具有冲击力。丰富的图文以及完美的编排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报道策划实践。

  特刊的报道突破了传统报道的灌输式和歌颂式的套路,用整合资源的方式进行重大主题报道。对报道形式以及新闻内容等进行整合,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汇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增强报道的可读性,突出报道的主题。

  报道形式方面,特刊的六大板块共刊发各类新闻稿件44篇,新闻图片百余幅,两个图片专版,并结合刊首寄语、刊末诗歌等形式,使整个报道庄重而不失文采。

  新闻内容方面,特刊的六大板块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每个板块又由3—13篇报道组成,每组报道又有若干个篇章,这些报道既独立成章,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报道主题,又与其他报道密切联系,形成统一整体。例如,“蓝图篇”的4组报道,先回顾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视;再采访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各级领导,进一步突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性;随后从整体上歌颂南水北调工程是治水诗篇、是世界奇迹、是精神丰碑;最后以时间为线索,记录南水北调由宏伟设想到深入论证到开工典礼到全面实施的全过程。整个报道内容连贯、详尽,使读者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了全面的了解,没有直接歌颂其丰功伟绩,却使读者内心不禁为之折服,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刻。

  新闻策划要拓宽视野,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发掘具有典型性意义的事实,把握事物的深度与广度。特刊报道既从回顾历史到讲述现实到展望未来,从大局着眼,把握报道的全局性,又通过领导、记者、群众的不同视角,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源起、进展、困难以及成就等等,通过组合式的连续报道,把握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决策篇”的报道《重构水网 滔滔汉水浩浩北歌》,选取决策者之一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张基尧作为采访对象,从领导者的视角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挑战、功效及评价等;又如“建设篇”中《江河变奏 二龙探渊穿越黄河》,记者亲临穿黄隧道,进入深76.6米的竖井电梯,感受进入隧道时震惊和阵阵凉意,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记录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点滴,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浩大而高难度的工程,使读者对建设者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汉水丹心 湖北奉献》特刊六大板块的各组报道版面设计保持一致。版面顶端为引语部分,中部由大号字体的主标题和大版图片新闻组成,下部为分为几个小单元的文字报道,左侧配有相关知识性介绍及小图片。整个版面设计主次分明,各要素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新闻图片既是文字报道的补充,又能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优秀的新闻图片简洁直观、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效率,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图片新闻的作用在“建设篇”中的体现最为明显。第30版“建设篇”开篇就是一副彩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图”,展示中线工程全景及全新各重大工程施工现场图。31至36版分别采用新闻图片配合文字报道,清晰的向读者展示丹江口大坝、漕河渡槽、穿黄隧洞、PCCP通水管、引江济汉工程以及兴隆水利枢纽建设的原貌。

  特刊大多采用纪实性的散文体进行报道,而不是常用的消息或通讯的报道文体。如同朋友谈心般对中线工程建设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又像讲故事一样展现移民过程中的感动与奉献。这些文稿有诗版的语言,散文的笔调,各版块主标题对仗工整,小标题明确、精炼,含义隽永,很能抓住读者眼球。

  当前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传播的方式非常多,信息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新闻报道的竞争变得非常的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如何能有自己的特色,能够吸引广大群众的关注,就需要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工作。而目前新闻策划是进行新闻报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策划能够使报道更有深度和广度,能够使报道抓住更多人关注的热点,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工作中的作用是十分大的。

  在进行新闻策划的时候,需要遵循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首先是要有一定的目标,对于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需要的信息将被留下,不需要的信息将被去除。并且,在收集的信息过程中,还要对一些不真实的内容,进行辨别和处理。然后,对相关信息要进行一定的基础分析,对新闻报道之后的舆论影响要有一定的预测。最后,指定相应的策略和政策,达到较好的新闻报道效果。新闻策划包含有策划者、策划目标以及策划对象、手段和成果。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新闻的第一标准是真实,然后可以利用一定的报道手法和技巧,并且对其他的媒体的报道方式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在不同的时期,对于新闻关注的热点是不同的,新闻策划者要对新闻热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新闻报道的规律要十分了解,对于这条新闻是否会符合或者会成为热点有基础的判断。比如在2016年的洪涝灾害发生时期,一些媒体抓住这个热点民生问题进行了新闻策划和报道。利用记者连线的方式,第一时间对抗灾现场进行实地报道,使得大众能够最快的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并且对于有关部门的抢修以及抗灾活动进行了报道,使得大众以及灾区人民能够得到一些安抚。

  根据节日庆典进行新闻策划的方式一直以来使用的比较多,因为将新闻加上节日庆典的因素可以使得新闻有更多的关注点,这样关注的人群也能够更多。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节日庆祝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媒体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新闻策划。

  目前社会对于名人的关注度比较高,所以在进行新闻策划的时候,可以借助名人效应来进行宣传。

  在举办活动的时候,可以和报社、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新闻机构进行合作,这样就能够增加主办方在新闻中出现的频率,增强主办方的影响力。同时,新闻机构联合主办方对活动进行报道,可以更深刻的掌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能够深入挖掘活动背后的故事,发现活动过程中的细节,提高新闻的质量。

  进行新闻报道的基础就是真实,所以在进行策划的时候,最基本的就是要符合实际,要从实际出发。在每一个时期,新闻报道都有其热点性,在进行报道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时社会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报道,这样能够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加深报道的深度。并且新闻本身就是时效性的消息,所以抓住实际是十分重要的。

  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每天发生的事件是非常多的,没有必要对所有的事件报道都进行新闻策划。对那些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事件,能够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事件进行新闻策划是有必要的。但不能把新闻策划滥用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进行过度的炒作。在进行策划的时候,不能为了取得新闻的效果,而对新闻进行片面报道。避免因为片面性而造成新闻的不真实,这样会造成舆论导向错误的影响,影响到大众对于事实真相的判断,长此以往,会造成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下降。

  新闻策划的目的是为了让新闻更好的进行报道,而不是为了成为焦点,所以媒体策划人要有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有时候媒体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会进行一些活动的策划,如果这些活动是对社会有益处的,比如慈善活动、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制造出一些吸引人眼球但是不真实的新闻,这种行为是不可以的,这违反了媒体人的职业道德。

  一直对一种方式进行应用会造成效果的下降,比如炒作热点话题,当这个话题已经没有了深度以后,大众对于这个问题就不关注了,就不能称之为热点了。所以在进行策划的时候,应该要进行推陈出新,找出自身的策划特点与个性。以前的报道的目标、方式和内容一般是由管理部门事先确定好的,是根据上级部门的意见进行确认的。而策划都是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从媒体到机构的领导者,再到媒体一般的采编和记者,都是根据上级的意见进行报道。这样的新闻与实际生活的贴合性不高,不容易受到大众的关注,只是为了传达一些政治意见,达到政治目的,不是民众真正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所以需要进行策划,在策划之后,对新闻进行分析,能够将问题进行剖析,使得民众能够懂得实际意义,这样才有助于民众的接受。

  一般要进行新闻策划的报道,都是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的,这些报道能够引起较大的社会影响。但这些题材一般都比较复杂,涉及到的方面会比较多,所以要进行策划。在策划之后,可以对其本质进行分析,从而准确把握其内部精神,在报道的时候可以深化主题,这样对于舆论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对新闻的价值把握地越好,就越能够满足新闻报道的需要,也就越能够取得大众的认同。所以在进行策划的时候,不仅仅只是手段与报道方式的策划,更是对新闻价值的挖掘,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分析这个问题的意义,并且在进行新闻价值发掘的时候,可以整合若干新闻策划人与报道人的共同智慧,能够对新闻进行更有深度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报道。

  新闻报道是对于社会信息的收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新闻有很强的时效性,报道的是新的事物以及观念和出现的问题。而新闻策划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创新性,能够提高新闻传播力度。

  目前媒体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在发生了重大的新闻事件以后,同一时间里,将有多家媒体对新闻进行关注和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势必竞相进行独家新闻报道,那么怎么能够抢到独家新闻,就需要进行策划,怎样做到独家报道也需要进行策划。新闻策划能够促进媒体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独家报道,在目前的环境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能够使新闻报道取得更好的效果。能够更加深入进行报道,能够抓住热点问题,能够提高受众对新闻的理解。一个好的策划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新闻策划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一种,使新闻报道取得更好的效果。(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1] 刘菲.加强新闻策划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J].科技传播;2015,06.

  [2] 刘成果.创新思维在新闻策划中的运用[J].中国地市报人,2011,08.

  [3] 璩勇,周安平.新闻策划的三个着力点[J].中国地市报人,2011,07.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的喉舌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倡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学校稳定和积极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传播校园先进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校报要发挥出真正作用就必须使读者爱看、爱读。如果可读性不强,吸引不了读者,就无法发挥自己的影响。而要办出一份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就必须针对高校这一特殊的环境特点进行策划与组织。

  那么什么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呢?蔡雯教授在《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中指出:“策划与组织新闻传播是媒介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媒介定位与新闻编辑方针的确定;二是媒介新闻单元的设计与采编机构的设置与管理;三是新闻报道的设计与组织[1]”。

  高校校报的出版周期长,这给校报工作人员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对新闻事件的采写报道进行策划,高校发生的新闻时间大多是有计划、有目的、可预见的新闻事件。新闻工作是一个日新、日新、又日新的工作。但新闻工作创新又十分难,新闻报道很容易落入俗套,作为校报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限,要创新十分困难,这也给校报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策划能力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策划人员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取信原则。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要以客观存在为基本原则,方案设计也要以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为基本原则。

  2.实效性原则。新闻策划追求实效性,它要求编辑把策划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3.灵活原则。策划报到时尽可能对各种未知的情况进行分析,使策划本身具有灵活性、变通性;而在策划实施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各种情况变化,随时对新闻做出修整。

  4.新鲜性原则。“新”是新闻的核心价值之一,它所强调的是新信息,新观念。新闻如果不“新”,便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因此以新闻报道选题策划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标新立异的原则。

  5.可行原则。“新闻报道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报道设计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在报道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论证,使每一步的设计都切合实际,能够扬长避短,具有可行性[2]”。

  根据校报的出版周期、版面数量、采编力量和其他实际情况,制定出版计划时一般需要获取以下信息:

  1.时政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时政信息。它主要包括党的政策走向、理论动态、舆论环境、一定时期党和国家宣传工作的重点和高教系统宣传部门的主要宣传任务等。这类信息对制定出版计划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校内信息。充分把握校内信息,是确保制定的计划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关键要素。校内信息主要包括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常规性活动安排、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等。

  3.行业信息。包括高教系统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学校特点专业涉及的各相关领域动态以及兄弟院校校报在专题报道、栏目设置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4.受众信息。只有坚持以受众为本,重视受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有的方矢,使制定的出版计划更具操作性。

  在高校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策划者要把握住两个中心:首先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新闻内容采写报道策划;其次是以校报工作人员为中心的工作步骤和人员安排策划。这二者相辅相成,互为铺垫。没有内容上的特点,再怎么策划也不能吸引受众,同样,即使内容再好再新,工作步骤和人员安排不当,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以商丘师范学院的《商丘师院报》为例,在2011年末,广大毕业生面临求职,编辑部决定做一期关于就业的报道,但该选什么做为突破点呢?经过编辑部人员的商议策划,最后编辑部组织学生记者采访了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毕业生、招聘人员,制作出了《突破之路就在脚下――对我校本科生就业的思考》的整版的专题报道,取得了很好的宣传和指导效果。

  1.新闻选题来自于编辑们对客观存在的事实的认识,只有当那些具有重大意义及特殊价值的客观存在的现象为报道者所发现和认识,新闻选题才得以确立;新闻策划中对于新闻内容的选择和新闻重点的确定,必须以事实为对象,也就是说,报道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应是由报道者编造出来的;新闻策划中在对表现形式和报道方法的选上,则坚持要以真实、全面、公开公正地表现客观事实为原则,否则便违背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在新闻策划的过程中,校报工作人员尤其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要防止新闻策划流向新闻“炒作”。新闻报道在策划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变异为“炒作”,而这种“炒作”,实际上是对“新闻”本身的把握出现了偏离,选取了与“新闻”内容不相称的形式缩小或夸大事实的某些细节。例如报道策划中所选取的报道角度、报道结构、报道范围、报道手段等均与新闻报道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不相称,夸大事实的某些因素或掩盖事实的某些因素,企图获得较强的社会反响,如此,“新闻”便沦为了哗众取宠的“新闻炒作”。

  第二,要把握报道实际和报道分寸。高校校报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宣传引导功能,对高校内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要考虑所带来的影响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任意夸大。

  第三,要注意报道结构和报道形式的选择问题。报道策划中结构设计不当,主要是对报道的时间、空间、角度、信息量、符号等要素的安排不当。而对报道的形式如何考虑不周、设计不当还会影响传播效果。《商丘师院报》曾经几次要做关于大学生读书的专题,但都苦于找不到新闻突破口,不能进行深入挖掘而作罢,2011年编辑部重新组织人员,制订了调查表,采访了新老校区图书馆,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了《今天,你读书了吗?》这一颇受好评的专题报道,这里报道结构和形式选择起了重大作用。

  新闻策划的重点是新闻策划型人才的培养,校报由于缺乏专业的新闻工作人员,对校内新闻事件的把握就会显出不足,而策划型人才应该是各方面的综合型人才,在专业能力不足的前提下,策划是很难进行的。高水平的校报新闻策划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些信息主要包括构成新闻的信息、来自受众的信息以及媒介内部的信息。策划型新闻人想要具备科学地处理信息的能力,首先必须善于分辨各种信息的真假和价值,以此发现对策划具有可借鉴的内容。其次要善于利用周围所有的信息为策划本身服务。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遇见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策划者对报道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研究这些方面的能力可以保证报道的深度和权威性。

  在策划的过程中负责人有科学掌控的责任,负责人有义务要不断对策划过程提供资讯内容。由于高校校报的特殊地位和特殊环境,极少存在功利性,读者群相对集中,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又非常强,这些给新闻事件的策划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舞台。但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到“四结合”:

  1.大政方针相结合,策划的任何形式的活动必须首先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并且具有积极地意义。在有些情况下还要对新出台的方针政策等加以配合宣传与介绍。

  2.学校工作相结合,这既是校报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赢得各方面支持、增强策划效果的需要。

  3.学生活动相结合,为引起学生的关注,就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多以学生活动为契机进行策划,把学生的兴奋点和策划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4.新闻报道相结合,事件的策划要与采访报道的策划相结合才能行之有效。因为策划最终还是要反映到报纸的报道上来,才算名正言顺,才完整[4]”。

  校报编辑部要成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践平台,更要成为培养学生的平台,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样校报编辑部就获得了发展的动力支持,就会形成一种策划行为的延续,从而最大程度的开发学校的新闻资源,打造校内强势媒体。

  [1] 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所谓“破”,就是首先打破现实世界的樊笼,使理想世界的无限可能性自由扩张,从而进行创新的尝试。从报道内容的角度来看,1997年《南方都市报》创刊时,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定位于市民的综合性日报,但是它的内容设置从开始就摆脱了机关报的束缚,以求新、求异甚至是“出位”来打开市场,抓住突发事件或重大题材大做文章。1998年“法国世界杯专题”,不但开创了综合性日报以体育新闻为头版要闻的先河,而且造就了体育新闻领域的独特风格――风格犀利、思想散发和语言的个性化。这种创新的策划思想一直影响到如今《南方都市报》体育新闻的报道风格。“体育评介”版的策划便是这一策划创新的延续,其报道方式的后现代化趋向跳出了传统的新闻评论的范畴。随笔式的杂文不但开辟了新的体育新闻体裁,嬉笑怒骂的言语也丰富了体育新闻评论的写作方式。这一特色版面不仅迎合了多元化时代受众的需求,而且使读者在获取体育信息的同时,又能品味和理解不同的体育文化,盘活了整个体育新闻版面。其版面设计为了适应这一风格,打破了传统繁杂的穿插版式,创造了“跳得出、吸引人、印象新”的版面,既有强化视觉的“头版”、以小版面做大文章的“假连版”和活化版面的小栏目,又有黑白互补、疏朗大气的整体版面。

  所谓“立”,就是以理想为参照,发现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差距,找出现存的问题,确定一种新的解决之道,最终获得人们的认可。都市报的体育新闻向来注重竞技体育新闻的报道,因此,在体育赛事报道形式方面留下了一个有待开拓的空间。《南方都市报》的体育新闻始终突出体育本身的乐趣。在报道形式上则充分利用各种编辑手段来确立自己的个性。从版面设置上看,首先,把内容进行了分类,既有重点版,又有综台版,还有专题版,并开设有专门的评论栏目(版)――“体育评介”、“每日体谈”、“每周体谈”、“周末专栏”(本报评论员、体育名记、名主持人和专家的评论)。其次,不同的版面采用不同的配稿形式,从多层面加以分析。而赛事的评介更是开辟了竞技体育报道的新局面,“体育评介・人在江湖”是报道新闻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在这些文章里有赞有弹,有评有介,有情有义,有血有肉;“体育评介・西线战事”则是对刚刚结束的各类赛事的深度透视,只抓重点不及其余,穷追猛打、刨根问底、一针见血地发现问题,高屋建瓴地预见未来;“体育评介-体坛浏览器”则突出一个“专”字,有特点的作者专门谈某一类话题,写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文章,让普通读者大开眼界,如魏纪中的专栏“老火靓汤”、徐济成的专栏“徐徐道来”、马汉华的专栏“马达轰鸣”等,“体育评介・视觉专版”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体育运动之美,弥补了文字对赛事表达的缺陷。

  “破”与“立”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交织的,往往是“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南方都市报》的体育新闻打破了机关报的束缚,求新、求异甚至“出位”,但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上始终坚持新闻性和专业性,突出体育本身的乐趣t突破常规的体育新闻评论,并未脱离言论的轨道,“立”的是创新的体例,不同言语的表达方式。版面设置、配稿形式等则在把握时代脉搏、切合受众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寻求最佳效果。

  新闻策划主体思维创新是指“策划者为某一目标拟定最优方案时所进行的与人不同、与己不同的无中生有、有中更新的群体思维过程”。“它不是一种思维方式诸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具体单一的应用,有的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整体、综合地运用。它也不是某一种思维方法诸如联想思维法、求异思维法、类比思维法等的具体、单一的应用,有时是多种思维方法整体、综合运用”。新闻策划主体思维创新具有目的性、最优性、趋异性等特征。《南方都市报》别具一格的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形成与新闻策划主体思维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综观近几年某些媒体的新闻策划,报道模式雷同倾向十分明显,一搞新闻策划就陷入“消息+言论+综述+资料”的结构,且长期没有变化。而《南方都市报》特色板块“体育评介”版所搞的新闻策划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新闻加评论的报道模式。

  首先,从报道内容的选择上看,它主要围绕当前热门的体育赛事、体育人物和体育现象。“西线战事”和“洋务运动”关注的是国外体育,既体现了策划主体对体育报道的常规性思维,又体现了他们的外向型创新思维: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其次,从新闻策划的报道方式看,它采取的是评与介相结合的报道模式,一般以“编者按”的方式或者邀请专家进行简单评述,正文以介绍为主,并夹杂着些许言论,这样既帮助读者梳理新闻、开阔眼界,又使读者有再认识的思维空间,它集中地体现了新闻策划主体的求异思维和特色化思维:独辟蹊径,人无我有。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南方都市报》独具特色的体育新闻报道风格,既遵循了新闻策划“破”与“立”的创新思路,又集中体现了新闻策划主体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没有策划创新思路,就没有《南方都市报》体育新闻的独特风格;没有新闻策划主体的思维创新,就没有其张扬的个性。新闻策划创新在《南方都市报》体育新闻风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近年来在媒介融合趋势、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等的影响下,会议报道的形式更丰富,媒体对新闻资源的争夺也更激烈。而每年“两会”的报道,一向是媒体的重中之重。在2012年“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在时效性、新闻呈现形式上的表现旗鼓相当。在这一背景下,出色的新闻策划能力便成为在信息海战中突出重围、亮出特色的有力武器。

  作为在亚洲和大中华地区中排名第一位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着眼于全球华人,是整合了凤凰卫视、凤凰周刊等集团旗下多项媒体资源的互动传播平台,它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更能体现一种大局观和全球视野。在2012年“两会”报道中,凤凰网在延续其“新闻动态+重点策划+互动议政”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策划部分进行了重点着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分别从凤凰网2012“两会”报道策划的内容策划、报道形式策划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以后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以新的启示。

  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其内容不是随意安排自由组合的,而是经过合理策划,使内容优化组合,达到最佳的策划效果。此次凤凰网的“两会”新闻策划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仍有清晰脉络可循:在把握了时空因素的基础上,用鲜明的人物来丰富事件,并找到最佳落点将所有资源串起来,清晰呈现。

  “任何新闻作品必须要具备三要素:事实主体、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①新闻报道策划非凭空想象,而是依事实、资源量体裁衣,因此可根据新闻的时空属性来找好的切入点。

  考虑时间,即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不是只看单一事件的时间点,而要前后联系,有历史视角。2012年“两会”报道策划,凤凰网专题页面的显著标题为“第十年”,打头就为整个系列找准了时间点。在策划的栏目中,“十年两会”、“国家十年”,追溯了自换届以来十年发展历程,是沿着时间的维度进行策划。思路清晰,把受众带入到整个策划中,并且具有一种历史回顾、奠定基调的效果,使整个策划具有厚重的事实支撑。

  同时,时间延伸还能强化新闻策划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找准时间点,向前回顾可丰富事实背景,向后延展则具有前瞻、展望的效果,使得策划更具建设性。站在“第十年”这个时间点上,凤凰网的这一策划引导人们反思,为下一个十年提供经验参考。

  考虑空间,即在新闻策划时应有灵活的视角,广阔的视野,不拘泥于自身狭窄空间,善于谋划布局。凤凰网“两会”专题既有自己的独家策划,也有集众多知名媒体之声的“媒体观察”;虽是网络媒体,却不拘泥于网络,联合凤凰视频、凤凰卫视知名评论员曹景行打造“曹景行两会观察”,实现内部联动。

  时空为策划找到最佳切入点,人物则使得策划“活”起来,和新闻事实一起串起整个策划。如果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只有事实的展现,而没有人物,则策划会丧失活力,事实的呈现也会略显生硬。“要想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贴近百姓生活几乎已成为一个屡屡得手的法宝。”②人物,能够使会议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情感。

  凤凰网以“盘点十年两会热点人物”作为策划中的一条线年两会十大热点人物”、“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言论”,用人物来连接十年内的热点事件,将医改、矿难、教育改革等十年间的重要议题自然地连接。例如2010年热点人物朱清时,体现了南方科大所代表的高校改革,以校长朱清时这一人物形象切入,使事实更具体,严肃认真的话题也丰满起来,依靠人物实现硬话题的“软着陆”。

  核心人物,也是新闻策划中的重要一环。核心人物可以是平凡大众,可以是重要人物,但应集中体现策划的意旨。此次“两会”策划,凤凰网围绕总理这一核心人物,根据发言时擅于以诗言志的特点,推出了“温文尔雅诗言志,赋到沧桑句便工――两会记者会全记录”特别策划。选取每年在两会记者会上引用的诗句作为引子,沿着时间脉络,呈现了履职十年的记者会实录,对十年的变迁进行诗意的解读,增添了策划的感彩,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此外,人物背后的故事、人物花絮、人物言论等,使新闻内容丰富立体,为枯燥的内容增添趣味性。

  在掌握了大量新闻消息与新闻资源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整合手中资源、体现策划意图的落点,能强化传播效果。新闻的内涵通常是隐藏着的,关键在于记者寻找落点时能否统筹考虑全局,是否有双慧眼去发现可以做文章的“策划点”。一旦发掘出有创意性的落点,就能给整个策划增添附加值。

  凤凰网此次的落点是“十年”。十年回顾,十年历程,十年展望,站在第十年一个小结式的点上,反思展望的思路对国家对人民更有价值。新闻策划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敏锐地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而且可以敏锐地回忆过去发生的历史,可以科学地预测未来,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发展趋势。”③这一落点,将整个策划拔高了一个层次。在为策划增加价值的同时,好的落点也能体现媒体的定位,凸显媒体品牌。“十年”落点,宏阔大气,既有感性追怀与期待,亦有理性反思。这是追求国际视野、全球华人主流媒体的凤凰网特点的体现。

  作为定位于全球华人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一直秉持的是客观理性、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态度,风格新锐大气。因此在进行“两会”新闻策划时,策划的呈现形式也会和普通门户网站所追求的草根、细碎、花边有明显不同。与其他网站重点呈现的微博问政、明星代表出席两会不同,凤凰网在策划中体现的是国家情怀与平民视角的综合。“民意代言录”以“这些年,他们代表我们”为主题,深度对线位人大代表,以访谈的形式体现热点议案与人大代表的行动,代言民意,记录点滴进程。“全民相对论”,在两会的参政议政背景下,以“粉给力和围正义”为题,将本年度网络关键词“粉”与“围”进行了大讨论,探讨他们对中国社会有多大影响,他们的呼声是否能换来正义与公平,将民间的参与同两会的背景相结合。一些年度热点话题如李庄案,也在此次策划中出现。从以上这些案例可看出,凤凰网的策划既延续了其一贯的理性大气、有高度有意义的特点,又从普通民众所关注的事件切入,走进普通人中,言国事,为苍生。

  报纸版面有限,难以在策划时做到面面俱到;电视节目更是时间金贵,难以详细展开。而网络媒体却能利用互联网的空间与数据特点,最大化地实现资源整合,使整个策划内容厚重翔实,多角度视野。

  凤凰网在策划中的联动整合体现在频道与热点话题两个方面。热点频道分设两会热点专题,例如网站下的汽车频道、财经频道、房产频道等都有“两会”新闻区,相应的新闻发到对应的频道,使信息细分,将“两会”新闻覆盖到各个频道;其中凤凰视频频道还被纳入到“两会”新闻策划中,作为重要一部分,制作了国家十年专题视频,凤凰视频的重要节目“全民相对论”也针对性地制作了“两会”专题节目,以此将视频频道的特点长处融入到整个策划中。

  热点话题的整合,主要体现为对近年来国内重要新闻的联系与解读。“两会”新闻策划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只关注“两会”会场上发生的事,则不免狭隘,也缺乏深度。联系“两会”的大背景,在参政议政的氛围下讨论、解读近年来的重要新闻事件,才更有深意和建设性。凤凰网此番策划利用深度解读、回顾、辨析讨论等形式,涉及了李庄案、“围观改变世界”、南方科大教育改革等曾经的重磅话题,以回顾、思考的形式,对照当下的政策形势进行新的解读。

  “两会”报道,基本上新闻资源是共有的,各媒体难做独家。大家都在信息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上下足了功夫,想单纯从内容上来一较高低是不实际的。因此策划出新就更加必要。新闻信息浩如烟海,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找到能为我所用的“落点”,让手中掌握的新闻信息资源以别人没有的形式落地,这就做出了心思和差异。受众在各家媒体相似的新闻字眼中,就能被这种新意、看头所吸引。

  纸媒的策划长处于深、精,电视策划则有最佳的视听效果,网络媒体在策划时的优势则是媒体联动与整合能力。通过简单的超链接,即可实现全网内容的联动整合,丰富的网络资源都能为新闻报道策划所用;网络媒体各栏目、各频道间都能及时互动,针对一个话题实现内部联动,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策划整体。同时,网络媒体能在一个页面内实现音频、视频、文字及与受众互动的结合,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资源,达到最优策划效果。这是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应坚持的长处。

  综上,基于新闻事实,发挥策划的功效,凤凰网的“两会”策划方式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也给以后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带来了新启示。

  新闻传播中的“策划”本质上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 杏彩登陆?也不能摒弃报道主体的主观意识而运行。所以,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客观性原则。无论编辑如何策划,新闻报道都要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因为报道策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感新闻报道策划大全11篇、使命感,是向受众提供新闻精品,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入耳入脑。“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要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即使是策划社会活动与策划报道相结合,也要以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或社会问题为依据来操作,而非歪曲事实、强解民意。新闻报道方案设计也要以报道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为基准。”

  创新性原则。“策划”的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和周密组织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从报道选题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意、集思广益的智力碰撞、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构成了策划的精彩内核,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如果失去了创新,策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变通性原则。任何策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谋算和规划,新闻传播中的策划亦然。策划者总是在报道客体发展变化的某一点上谋划报道,但客体的这种发展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策划者未曾预计到的新情况新变动。因此,要把握传播的主动权,策划者就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时变通。策划报道时应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使方案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在报道实施过程中,要紧密注视各方面情况变化,随时对报道做出修正和调整。

  实效性原则。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使新闻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新闻传媒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当然,社会效益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并且是由良好的传播效果转化而来的。策划追求实效,客观上要求编辑把策划作为手段,而非目的。而且,除非有意宣传媒介发起的社会公益性活动,策划手段越隐蔽,获得的传播效果往往越好。因为策划的成功的报道是那些能够让事实本身说话、让受众自由思考,最终达到传播者所期望效果的报道,而不是那些由策划者跳出来表现自己或者强加于人的报道。因此,报道策划要注重报道实效,而不是注重策划技巧的炫耀。

  可行性原则。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新闻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设计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在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论证,使每一步骤的设计都切合实际,能够扬长避短,具有可行性。

  选题策划的要求及实施计划。新闻报道的策划工作千头万绪,选题策划是龙头,作为整个策划工程的起点,作用至关重要,抓住这个龙头,以选题策划带动其他策划活动,良好的计划等于成功的一半,纲举就目张了。

  一般来说,新闻策划的选题有以下几个思路和注意事项:首先,新闻选题要围绕热点。看看我们的周围,热点很多,但报道热点却一定要审时度势,冷静观察,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热点报道“点”的选择要把握好两个原则:其一是新闻事业的历史使命,其二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新闻选题要体现创新性原则,力求创新。不一定所有的新闻报道选题都是热点,有的新闻报道能从一件已经快被人们忘却的事件中挖出新意。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以独特的视角报道出来的新闻,才能出奇制胜。再次,对新闻选题要有所取舍,权衡要与不要。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要目的明确,不要杂乱无章;要推出精品,不要小打小闹;要详细具体,不要虚作空泛;要合情合理,不要脱离本质;要高瞻远瞩,不要目光短浅;要不断创新,不要固步自封;要贴近经营,不要新闻本位;要找点准确,不要含糊不清等。

  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下对选题策划组织结构的贯彻落实了。策划的组织执行实质上就是把新闻报道策划这种精神抽象化的东西变成物质具体化的东西。报道的组织结构设计是根据报道所要实现的目标来操作的,报道追求不断创新是报道的组织结构不断变化的动力。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新闻报道的组织设计要有利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题策划报道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其次,明确相关执行人员的分工。每期的主题策划提出来以后,所有的方案必须详尽,必须有自己的说服力和执行进度计划。在主题策划这些版面上,相关的版面要安排专于此项的记者负责采访写作,按策划提出的问题、策划的要求去把稿件做深、做透,最好在稿件上有更多的新东西为好。而在策划的营销版面上,同样要安排专刊部分主持人、记者参与采访、广告促销等相关工作,相关版面的编辑工作,也要具体到人。这样在采、编、经营的任务量上和人力的分工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搭配,做好主题策划的文章不再是难事。在执行上也不至于造成推三阻四的情况出现,能有效保证新闻策划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中领导的管理必须企业化。要从直接的“人管人”过渡到更加注重“制度管人,规章管事”,这样保证了管理的科学和严密,也就为新闻报道策划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新闻报道的特性,对于新闻报道的管理,领导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新闻媒体单位还要注重建立优胜劣汰、竞聘上岗机制。对一些重大选题或创新创优的选题,新闻报道策划的领导要善于调兵遣将,根据记者的特长来安排任务。总之,新闻报道的领导艺术要遵循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管理原则。领导对新闻报道策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应该有充分的把握,并且对防止新闻报道策划异化成新闻炒作甚至是假新闻负有重要的责任,当然,也是避免新闻炒作从而杜绝假新闻的重要环节。

  新闻报道策划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新闻报道最终是要体现新闻价值的,并且获得社会效益。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新闻报道策划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并不能自动地将新闻价值转化成社会效益,甚至稍有不慎会演变成新闻炒作而出现假新闻,因此,在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对新闻报道策划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确保新闻报道策划获得预期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控制进行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一,政府对新闻报道的控制。目前对媒介新闻报道的控制基本是两种方式:一是政府通过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对媒体进行控制,二是政府根据党政方针政策或纪律对媒体进行控制。“新闻”不仅是“受控者”,而且在社会这个特大系统中不可避免地要充当“控制者”的角色。它是媒介,是中介。在这个层次上,一般的新闻报道策划是不会触及的,并且重要的新闻报道策划也是由政府直接控制和支持的。第二,社会舆论的反馈控制。控制论中负反馈理论(即目的论)可以帮助加深对中央提出的“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的理解。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向着这个总目标、沿着这条总路线行进中,必然有来自外部的和来自内部的各种干扰,对干扰有两种不同的反馈:一种是正反馈。正反馈总是利用或放大这些干扰,使系统离开原状态或原结构,直到最后发生质变。另一种则是负反馈。负反馈是抗干扰的,它不断检出偏差,纠正偏差。我们新闻传播系统执行中央提出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正是一种不断选择适当地输出用来不断地校正误差使之不断减少而达到目标值的负反馈行为。第三,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这是保证新闻报道策划成功的关键,一切新闻报道策划最终都要落实到机构来组织实施,成功的新闻机构内部控制能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现在新闻报道策划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前向控制在新闻报道计划、组织设计、领导管理中都要有所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后向控制也就是反馈控制应该在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估后进行。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组织设计、领导管理各个环节都能体现新闻报道原则,对新闻报道策划效果的合理评估,把新闻报道策划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从而最终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价值,获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认识新闻报道策划的重要性,首先要弄明白新闻报道策划的内涵。通俗的讲新闻报道策划就是对新闻报道进行有组织的报道宣传。具体的讲就是在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下,围绕特定目标,对已占有的事件或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研究,立足现实内容,发掘已知事实深度,预测未来走势,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宣传方案和报道策略,以求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从学术上讲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采编人员在充分尊重新闻事实前提下,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进行有创意、有计划的组织报道,目的是采用最合适的新闻报道策划手段,优化新闻资源配置,获得最佳传播效果。

  需要明确注意的是新闻报道策划必须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这是新闻报道策划与其他策划活动的根本区别。新闻报道策划是人们的主观意识作用于客观现实的一种行为表现,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另一方面又必须防止人为干预客观事实。另外,新闻报道策划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毕竟新闻报道策划是着眼现实、面向未来的活动,必须大量占有信息材料,才能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提出预测和假想才可能更加合理。当然,作为一项创造性活动,必然伴随着风险预期。

  新闻报道策划是媒体竞争的产物,更是媒体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谁能获得更多的关注,谁才能在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凝聚创新思维、体现创新成果的新闻报道策划必将将成为媒体制胜的法宝。一次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不仅可以催生出高质量的稿件和别出心裁的节目吸引一批新的读者,而且能够发挥新闻单位的社会影响功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所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与媒体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和职业素质息息相关的新闻报道策划水平和执行能力,将成为当前媒体保持竞争优势的一张王牌。

  在注重眼球经济的今天,各媒体之间的竞争几乎趋于白日化,各类媒体在使出浑身解数抢发独家新闻的同时,但这毕竟是很少说的,他们更多的是报道共享的新闻资源,所以谁报道的角度新、可听可看性强谁就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崇,谁就能增加受众对媒体活动的参与和支持,从而增强媒体对受众的黏合力,提高媒体的影响力。

  作为媒体,生存需要资本,发展更需要资本,怎样让受众关注你、喜欢你,让商家企业想你投资做广告,让领导时刻关注重视且满意,仅依靠常规报道,常态节目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武术比赛,必须在规定动作中要有自己独创的动作才能赢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可,媒体也是一样,只有拥有自己的独特报道,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和耳朵,这就促使媒体必须要不定期的搞新闻策划。因此,媒体要想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离不开新闻报道策划。

  如笔者所在亳州广播电视台为例,为提升广电媒体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我台台属各栏目都会根据不同季节和事件策划系列新闻报道,如每年的高考来临之际,台属民生栏目《药都时空》栏目会策划推出给《理想插上翅膀》、《关注高考》等系列报道,高密度解读高考,在为高考学子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媒体栏目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每年两会市召开或特殊时期,时政类栏目《亳州新闻联播》,策划推出《两会直通车》、《民生2010》、《亳州名人》等专题报道,很好地配合了个时期的宣传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在当今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年代,人才的竞争是最根本的竞争,拥有人才就等于拥有市场,而高素质的媒体从业人才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一个优秀的媒体人才是经过不断磨练而不断成长的,而新闻报道策划是磨练编辑记者最有效地练兵场。经常策划一些重大报道,可以让编辑、记者进入理广阔的领域,在艰苦的调查分析、采写制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所以,任何一个媒体的新闻工作者都应学会策划、搞好策划,把新闻传播工作搞得更好,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要求。

  从新闻改革的实践看,新闻报道策划在各种媒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几乎所有影响较大,拥有较好社会反响的新闻报道,都离不开策划之笔的点睛。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实践证明,新闻策划是提高报道质量的有效手段。

  还以笔者所在单位亳州广播电视台为例,台属各栏目在加强新闻报道策划方面做文章、想点子、出招数,挖掘典型报道、深度报道、有震撼力报道,加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广电在广大受众中尤其是权威部门的影响力,收获颇丰。单以时政类栏目《亳州新闻联播》为例,栏目先后策划推出《两会系列报道》、《记者看春耕》、《涡河行》、《十年发展看变化》、《药博盛世谋发展》等一系列报道,紧跟重大事件,突出媒体效应,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即有力的完成了宣传工作,也实现了自身栏目对外影响力的提升。

  认识到了新闻报道策划的重要性,那么在在新闻宣传实际中将从哪些方面做好新闻报道策划呢?如何实现较好的新闻报道策划呢?笔者认为,做好新闻报道策划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新闻报道策划的核心是谋划,也就是根据需要报道的新闻题材和媒体的特点,制定最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报道方案,这个过程就是策划,然而,要向获得最可能实现的预期报道,这就需要在制定报道方案之前,首先要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搜集与报道有关的资料,做好分析调查,对需要报道的事件有全方位的了解。这种调查研究,既需要平时的信息积累,也需要临时的突击调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显得的降低报道奉献。

  新闻报道策划离不开自生活,更离不开对源自对材料和信息的大量占有。但往往有价值的新闻点有时是较为隐蔽的,所以新闻从业人员在搜集与新闻报道策划选题相关的材料时,不能有过多框框,而是需要基本材料到手以后我们认真分析甄别,从众多材料中去粗取精,认真过滤筛选,找出隐藏其中最关键的一些问题,仔细分析研究,找准核心新闻点,从而圈定新闻报道策划选题,只有这样策划出来的报道才更有看点。

  新闻报道策划源于创新,他的生命更在于创新,创新可以是选题方案的匠心独运,可以是报道视角的慧眼独具,也可以使策划手段、报道形式的推陈出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有新鲜报道和形式出现,才能持续吸引受众眼球,维持新闻报道生命的延续性。

  总之,新闻报道策划涵盖了从调查、构思、选题、可行性论证到策划执行、信息反馈、效果综合评价等多个相辅相成的环节,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新闻报道策划难在创新,贵在创新、活在创新。而不断创新的新闻报道策划,在媒体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有赖于策划人员的新闻敏感度和采编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也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作保障。只有在新闻实践中始终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正确运用策划手段,才能永葆新闻报道策划的活力,使媒体更好地肩负职责与使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新闻策划,是新闻改革的产物,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和计划。其目的是更好的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使报道更具特色,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新闻策划一般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但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新闻策划,都必须限制在新闻业务活动范围内和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的“度”。作为宣传科技的――科技新闻,也不例外,也有其自己的“度”。科技新闻策划的“度”,是规定媒体及采编人员对所要报道的科技新闻事件进行策划的范围、策划的量的界限。科技新闻策划一定要在“度”的范围内进行。科技新闻策划要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且不能超过科技新闻策划的“度”的界限。否则将引起科技新闻报道的质的变化。只有把握好科技新闻策划的“度”,才能使科技新闻报道达到理想的目的,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

  科技新闻的策划是科技宣传实践活动中的新生事物,它的产生是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宣传工作的需要。目前各大媒体及采编人员在科技新闻报道上广泛的应用策划进行宣传报道,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知道,采编人员在接到一个关于科技方面的新闻报道任务后,特别是重大题材、重要内容、重大活动的报道。就会在头脑中进行思考,诸如怎样采访、选择什么角度、以什么为切入点、采用何种形式、手段报道等等。这些问题经过采编人员的思考和反复推敲,形成了一个方案后,采编人员就会在精力、物力、行为上按照方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准备并实施,这种从思考――计划――实施过程,是一次报道策划的完成过程,如果这个科技新闻策划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量的积累,不超过一定的界限,即一定的“度”,那么这个策划就是一个成功的科技新闻策划,会产生与科技新闻策划相匹配的报道效果,科技报道的质量就能得到保障,就能够形成正确的传播氛围。

  科技新闻报道不能“过度”或达不到一定的“度”,过度的策划就会造成以点带面,以偏盖全,夸大事实、脱离实际的失实的报道和假新闻。反之,如果重要题材,重大内容不去有目的的策划而没能达到一定的“度”,那么所报道的科技新闻是呆板、平淡无味,失去科技新闻应有的鲜活的生命力,受众是不会爱看的,更谈不到保证质量。所以说“注意分寸”、“掌握火候”科技新闻策划就能够发挥报道的主动权。就能够为科技报道取得社会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技新闻报道中“适度”的策划,是科技报道的必要准备。报道前的策划,可以对可知的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的重大题材、重要事件进行科学的分析,缜密思考研究,做充分精细的思想、物质、行为准备,使报道的科技新闻主题突出,特点鲜明;更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正确性。

  科技新闻报道中“适度”的策划,能拓展报道领域,科技新闻报道是为受众提供生动的、形象的受众愿意接受的科技信息,科技新闻策划在科技报道中的作用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科技新闻报道丰富多彩,同时适度的策划,能够及时的发掘、发现与科技新闻事件相关的信息和科技新闻事实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及科技新闻背后的新闻,从而使科技新闻报道的领域更加宽阔。

  科技新闻报道中“适度”的策划,是媒体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科技发展迅速,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推广日新月异,这也为各个媒体提供了良好的新闻报道素材,但是目前我们媒体竞争相当激烈,都在争抢有利的要地。媒体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信息占有量和的速度的竞争,就是争夺听众和观众,媒体都想在第一时间得要重大新闻,并出去,在激烈的竞争中,谁都没有把握保证永远在第一时间得到重要新闻,但可以通过对科技新闻事件进行“适度”的策划,寻找科技新闻的其他落点,最佳的角度,在做精、做细、做深上下功夫,同样会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1)编采人员的素质。编采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及主动性和创造性,决定着科技新闻策划的“度”。提高编采人员的两个素质和编采人员对科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成度,是做好科技新闻策划的前提

  2)科技新闻事件的价值。一条科技新闻是否能策划,关键要看这一新闻是否有策划的价值,也就是说事件的价值决定了策划。如果没有价值的科技新闻事件,硬要去策划,就可能是策划出一些失实的东西,也就严重的违背了新闻报道规律。

  3)宣传纪律。宣传纪律这把尺子。是度量科技新闻策划的重要工具,编采人员在运用新闻策划时,要具备较强的宣传纪律意识。否则将对受众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4)策划者的实力。掌握好科技新闻策划的“度”,策划者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量力而行。盲目的不切实际的策划不仅收不到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形态层次。构成报道形态层次的要素主要有报道的表现形式、组织方式和报道者组成方式。在新闻报道的策划中,报道表现形式一般要求多种体裁和手段并用,力求灵活多样。如2008年春节前吉水县重大交通事故频发,社会上众说纷纭,吉水台及时进行了报道策划。先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了重大交通事故的状况,接着又邀请交警大队的领导到演播室进行访谈,既谈了交警大队采取防范重大交通事故的措施,又谈了群众出行应注意的事项,使群众对交通事故有了准确的了解,也知道交警部门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还获得了有关出行的交通安全知识。

  报道者组成方式包括新闻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兄弟新闻单位的相互配合以及邀请上级新闻单位前来参战。在纪念杨万里诞辰880周年报道中,吉水台打破常规,抽调精兵强将,邀请省、市级新闻单位的记者联手合作,各展所长,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时态层次。包括以报道时间长短作为划分和报道时机的把握两个方面。从报道时间的长短看,可分为长期、短期和单个报道策划。长和短的划分是相对的。报道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报道的规模、力度。如对“两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报道,吉水台做了长期的策划,开辟了专栏,对“两化”的进展时刻关注,跟踪报道。“双创”(创省级卫生城市、创省级园林城市)是一段时间的阶段性工作。我们从“双创”的目的,相关单位采取哪些措施,广大市民应该如何配合进行了报道策划,并在挖掘“双创”典型等方面作了短期策划和安排。由于策划到位,报道起到了很好的鼓动和推动作用。

  报道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报道的时机是否恰当直接相关。报道时机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配合式,即配合形势变化,政策颁发,工作布置等。比如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大政策出台之时,媒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报道。由于配合式报道各媒体同时进行,容易雷同,因此,策划要特别注意发挥创造性,讲求宣传艺术。二是即时式,即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策划。突发新闻事件一经发生,立即进行报道策划,在报道过程中,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出即时反映和调整。三是预见式,即对尚未发生、可能发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的报道策划。从预见性的事物中,寻找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报道策划,唤起群众关注,引导社会舆论。

  所谓新闻策划,如果引用现代汉语词典里“策划”的释义,即是“关于新闻报道的筹划和谋划”。具体从新闻实践看,新闻策划就是新闻主体在传播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对宣传客体的报道思想、报道手段、报道角度、报道时机等活动作出全面、细致、周密、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反映新闻的社会价值,揭示其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当然,新闻策划在整个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起到的只能是辅助作用,决不能以此代替记者深入采访和挖掘新闻。

  众所周知,重大题材的报道首先必须广泛而翔实地占有新闻素材。然而,记者往往不可能亲眼目睹一些新闻事实的发生而是在事件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知情者的采访而还原现场情况。这就使得事后的采访给新闻素材的收集带来不少困难。它要受到被采访对象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个人经历等条件的限制。有的被采访者连自己经历过的情节、细节都记不起来,或记得不准确。有些被采访者不善言辞,对事实的介绍不够周全、具体。怎么办?这就需要记者提前介入搞好策划,如:事件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怎样看待事件的主题、寻找什么样的采访对象、重点从哪几个方面提问、设想如何谋篇布局等等。这样才能使记者有的放矢,按照采访的有关要求,始终顺着自己的思路走,避免采访中的盲目被动。如此,记者就可以尽可能地占有完整、具体的新闻素材,甚至有可能挖掘出大量可触摸、可感知、富有形象化、立体感的新闻细节,从而为写出具有典型性的新闻报道打下基础。2006年东营日报推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西水磨村,对于这一重大典型,记者没有急于采访,而是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西水磨村发展的背景及时代变迁,认真分析把握新闻事实的本质,确定把其成功的发展轨迹和对其他农村发展的启示作为揭示的主旨,并拟订了详细具体的报道方案,形成了版面的总体设想和框架。随后记者沉到西水磨村蹲点3天,通过对该村20多位发展见证人和部分企业的深入采访,以党支部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和创新发展四个部分为主线余字的长篇通讯《西水磨――东营新农村建设的榜样》。依靠成功的策划,这篇报道见报后,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善于策划可令记者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比如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英模人物的典型报道,就单个人、单个事件来说,也不能说不正确、不真实。但就是打动不了读者,让读者不能接受。其原因就是在策划报道时不能正确地运用发散思维方法,往往不顾环境条件的变化,惯于用单纯的观点看待先进人物,过分地绝对地强调甚至夸大一种观念、一个特例。像这种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支配下策划出的新闻,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目。脱离生活、脱离规律的“新闻事实”,客观效果自然是逆反的。而善于策划的记者则能够辩证地去分析新闻事实,在条件和发展、变化和联系、整体和局部、可能和现实等多种因素之间把握线月份,东营市委宣传部推出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实践者、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王友成这一重大典型。东营日报在策划和组织采访报道时,克服了“高大全”的弊病,不刻意突出典型人物思想和言行上的“闪光点”、追求激动人心的高潮,而是开掘这一典型人物“人性化”的一面,采用如同摄像机镜头那样的形式,用叙事、写景、状物、对话等白描笔法,将一个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多角度、全方位、立体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品见报后,以其感人的事迹,强烈的震撼力,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善于策划还可使新闻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细读一些新闻作品时会发现,不少新闻作品中,写得并非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发生在具体时空中的事实”,不单是所采访的素材的简单组合,而是写进了一些生活现象,写进了记者或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体验等等。却并未影响这些作品的新闻性、真实性和传播价值。相反,这些作品以其更符合“生活”真实、更具有感染力,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如:一些媒体在报道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时,就融入了大量纵深的、大场面、大跨度的“镜头”,使一些报道震撼人心,发人深思,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可读性、形象性,提高了新闻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再如:前几年我国连续发生沙尘暴,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不是单因性的,它的背后潜隐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许多媒体在策划报道这一引起国内外关注的新闻事件时,注重调动和配置各种新闻资源,制定了可操作性很强的总体报道计划和实施方案,让记者在及时报道沙尘暴发展动态的同时,对引起沙尘暴的原因,从多方面剖析,把与沙尘暴有关的正面和反面、国家和地区、集体和个人、环境与社会等各种关系、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从而让人们获得了更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当前位置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杏彩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