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户外品牌市场分析:竞争激烈品牌突破关键要素解析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6-03 00:45   

  户外品牌市场分析:竞争激烈品牌突破关键要素解析“这几年户外火了,买的人多了,入局的人也多了,虽然目前没有绝对龙头品牌,但我们想在户外这条赛道持续实现业绩增长很难,更别提成为绝对龙头。因为赛道细分太多,无论是露营、骑行、滑雪,还是登山等等,基本上都有不同品牌在卷,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我们想破圈太难了。”某户外品牌主理人坦言。

  伴山在深圳国际户外展上,与一位做户外品牌主理人沟通时,对方发出这样的感慨。

  2023年仅前三季度,就超过了2022全年销售额,而2023年Q2季度增幅更是高达565.8%,预计年销额超60亿。

  2022年户外用品品牌,新增83万家,比2020年多出128万家,这个增速极其恐怖。

  2022年市场出货量金额前三名的户外品牌,仅占中国户外用品市场35%左右,品牌集中度极低。

  盘子足够大,容得下足够多的玩家,预计到2025年,户外用品规模将达到2363亿美元。

  规模虽然大,但可以预见的是,一个户外品牌,想要从这个盘中杀出来,这条路会充满挑战。

  对于这种市场环境,颇有家清赛道的影子,当玩家足够多,但又没有形成绝对寡头,或者三足鼎立局面时,想要实现破圈,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细分赛道切入。

  比如家清行业,有洗衣液细分王者蓝月亮,有洗衣凝珠细分王者蔬果园,有洗洁精细分王者立白等等。

  在户外用品,目前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也是从细分赛道进行切入,比如:牧高笛从帐篷切入,骆驼从登山鞋切入、凯乐石从冲锋衣切入等等。

  品牌想要低成本,短周期突围,最好的方式是采用爆品思维,锁定一个细分场景,通过多品矩阵,打出一个细分赛道下的爆品,持续发力渗透,直到打透这个心智,成为细分赛道中的王者。

  如果品牌全线开火,全品覆盖,需要付出极高的人力成本、营销成本,甚至会缩短可能成为爆品产品的生命周期。

  目前来讲,户外细分赛道当中,冲锋衣、登山鞋、帐篷、防晒等细分赛道已有品牌心智,但露营灯、登山仗(中端及以下)、皮肤衣、防晒帽、防潮垫、露营车、露营清洁、户外便携风扇等细分赛道的头部心智仍处于空缺,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靠低价竞争,最终结局一定是淘汰出局,要知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制造体系,永远有人价格比你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品牌力短期内上不去,那就想办法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微创新。只有在产品上跟别人有不一样的地方,你才能形成自己的价格体系。

  如果只会模仿,大概率逃不掉低价深渊。当更多资本涌入,资本会用绝对低价击溃你。这个时候,拥有原创的产品才会有更多市场话语权。

  我们都知道创新很难,而且创新对企业来讲成本也很高,再加上中国户外运动品牌涵盖的场景和人群很广,完全创新对一些户外品牌来讲,确实要面临很大压力,这样来看,远不如模仿来的轻松,成本低,周期快,上新快。

  但模仿的弊端很容易处于价格战弱势,我们根据场景和人群,把中国市场的户外运动品牌分为三个大类,再来看价格。

  日常户外运动装备有安踏、鸿星尔克、李宁、361度、特步、乔丹、彪马、龙牙等等。

  山系户外运动装备有挪客、骆驼、迪卡侬、探路者、凯乐石、狼爪、牧高笛、始祖鸟、猛犸象等等。

  跨界户外运动装备有吉普,吉普做冲锋衣、登山鞋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越野车本身属于山系户外产品,从车切进户外装备,也很正常。

  不仅如此,连浪莎、海澜之家、啄木鸟、贵人鸟等传统服饰品牌,也切入了冲锋衣这个消费场景。

  通过以上几个品牌对比,能明显看到虽然品牌不同,但冲锋衣的外形却有着高度相似,甚至是一模一样,只是价格有所不同。

  骆驼和吉普是山系户外品牌,价格上自然会高于日常运动户外品牌,这就是消费者的心智认知。也许浪莎和啄木鸟在某些方面有优势,但在用户的心智当中,骆驼和吉普更聚焦户外,会更专业。

  同样,即便是在中高端专业户外品牌当中,也存在产品高度相似的情况,价格也是由品牌认知度高低来决定。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品牌消费人群,也是有一定差异,我们还是从场景出发,根据不同类型的户外品牌,再把人群进行细分。

  日常户外运动类品牌,以城市运动为主的人群,如:公园踏青、绿道跑步、居家锻炼、郊区徒步等。

  山系户外运动类品牌,以山野运动为主的人群,如:山林越野、山林探险、远足徒步、重装露营、雪山攀登、野外攀岩等。

  跨界户外运动类品牌,并没有特定人群,但如果从品类上来看,是融合了日常户外与山系户外,但更偏向山系户外,却又止步于入门级,对于更专业的户外运动,基本上很难渗透。

  在不同类型的品牌当中,唯有迪卡侬,凭借丰富原创设计的SKU以及大平价优势,覆盖的户外运动人群比例相对比较大。但迪卡侬的户外装备,在专业性的细分赛道,比如雪山攀登、重装徒步等场景下,渗透力也不够看。

  虽然渗透力不足,但迪卡侬的装备功效性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有一个超级硬伤,那就是美感有些欠缺,这是户外人群吐槽最多的地方,尤其是鞋子这个品类。

  至于其他品牌的人群覆盖更是有限,所以,消费场景的多样性再加上品类的跨度性,这也不难理解中国市场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一个能够覆盖户外运动全人群品牌的原因,哪怕覆盖率达到70-80%的也很少。

  虽然迪卡侬的户外装备美感稍逊,但好在原创设计的品类比较丰富,包括性价比和产品的功效实用性,再加上迪卡侬本身就有品牌效应,覆盖的人群范围广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户外品牌除了切更细分的赛道,还是要在产品上下功夫,虽然不用做到百分百原创,但你不能跟竞品一模一样。

  如果产品一样,品牌力又弱,你拿什么来进行竞争?又怎么让品牌有溢价能力?用户又凭什么优先选择你?

  再说回用户本身,伴山认为,除了消费场景的多样性,品类的跨度性,人性也决定着这条赛道的突围困难重重。

  2020-2023年,由于受疫情影响,户外露营大火,精致户外露营品牌呈现井喷式增涨,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绝佳风口,纷纷入局。

  遗憾的是,疫情放开后,精致露营风潮开始消退,整个行业遭遇“倒春寒”,大批做露营业务的品牌开始倒闭,这一变故让很多人措手不及。

  按常理来讲,精致户外露营相比于传统山野重装露营,干净、不累、吃得好、睡得好、受众广、门槛低,没理由突然之间就被抛弃了。然而现实是很残酷的,不仅被抛弃,而且还很彻底。

  不少人把这归于疫情放开后,人们的活动更加自由,不再需要精致露营,事实真是这样吗?

  曾有博主对户外露营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不难看出,消费群体要么是怕麻烦,要么是失去新鲜感。

  不同户外品牌所覆盖的人群是不一样的,那么消费习性也必然有着差异。就以精致户外露营为例,这类人群的基数很大,基本上覆盖户外运动这个大赛道的全部人群。

  在整个群体当中,我们刨去20%专业户外人群,那么精致露营精准受众,至少有80%,这是个非常大的基数群体,但这一类群体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普遍存在不怎么运动的情况。

  换句线%的精致露营群体,对于户外运动,属于尝鲜派,形不成习惯,基本上体验过一次二次,就不会再参加。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户外运动,还是露营,准备工作很繁琐,而且出一身臭汗,还不能立刻洗澡,上洗手间也不方便,甚至会弄得一身土。

  虽然人们自身也渴望接触自然,回归自然,但身体在长时间“惰性”驱使下,已经形成了抵御机制,除了刚接触产生的兴奋多巴胺之外,会很快恢复冷静,从而排斥反人性活动。

  如果想让用户对露营形成习惯,这需要很强的教育能力,而且成本极高,因为这涉及到人性,单凭品牌本身,想做到这一点,几乎不可能。品牌可以通过心智教育,让消费者认可你的品牌,但你不可能扭转人性。

  自然是户外行业意见领袖的力,也就是20%的专业户外人群的力,当然也包括泛户外运动博主。通过他们的力量,去慢慢影响频率低的人群对户外运动的兴趣,逐渐加大户外频率。

  一方面,每个领域都有意见领袖,在户外领域,20%的专业户外玩家,相当于意见领袖。他们所发的图片、视频,以及游记、攻略,都会影响着朋友圈当中的每一个人。

  而在购买户外装备上,小白玩家基本上都会去请教比较专业一点的户外玩家,或者自己去小红书上搜相关的帖子。而这些意见领袖,往往影响着新入门玩家选择装备以及品牌的决策。

  另一方面,一个户外品牌出现在专业户外场景,会让品牌以及产品更有调性,同时也让入手该品牌的小白玩家更有信心。

  如果论频率,20%的专业户外玩家远远高于小白玩家,他们的户外景色,从比例上来讲,也是要优于常规场景。

  这就是1+12的场景效应,常规场景+专业场景的双重加持,会更突显品牌的高调性以及专业性。

  还有就是,那一小部分的专业玩家,拥有着极强的消费力,他们撑起了挪客、骆驼、凯乐石等等这些初、中级专业户外品牌,比如凯乐石,其登山鞋、冲锋衣,2024年价格普遍进行了上涨,他们只能一边不满,一边下单。

  凯乐石涨价的原因除了原材料涨幅,也有品牌战略发展的原因,从中端跨越到高端,需要涨一波价。但回归到本质上,终究还是需要消费者买单,如果消费者不认可,涨价就无从谈起。

  如凯乐石2023年推出的MONT-X硬壳冲锋衣,售价高达2800元,但经常出现断货现象。

  不止凯乐石,像黑冰的睡袋、OSPREY/GREORY的背包等专业户外装备,都被买买买到了涨价,甚至重装背包成为了投资 杏彩登陆型产品。

  如OSPREY苍穹背包,2019年10月份1775元(70升款)就能拿下,而2024年3月份,这款背包直接涨到了3059元(65升款)。

  通过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户外品牌,如果得到那20%的专业户外群体消费加持,该户外品牌的拉新成本则会降低很多,反之,这个品牌很有可能会陷入流量焦虑。

  如果消费频率过低,就算能覆盖住80%的泛户外玩家,这背后也要靠不断砸钱去推流才行。一旦流量中断,就意味着心智“教育”中断,消费场景就无法打透,业绩也会下降,更无法形成高频率消费习惯。

  这种依赖推流打透的做法,只会让企业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营销费用的支出也会越来越大,会严重拖利润后腿,业绩增涨会越来越缓慢,甚至可能会出现负增长情况。

  迪卡侬在用户脑中,是平价亲民的户外运动品牌,虽然以“丑”出名,但这并不影响大众对它的喜爱。

  牧高笛在用户脑中,帐篷做得很专业,从精致露营帐篷到高山专业帐篷,选他们准没错。

  无论是通过爆品思维也好、价格优势也好,亦或者是风格,都可以通过聚焦战略塑造品牌的心智特色。哪怕是通过文化情绪,也可以打造一个特色户外运动品牌,比如NIKE。

  有一个在户外赛道表现十分亮眼的新锐品牌,叫蕉下,这个品牌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这是一家做户外防晒起家的品牌,前期基本上聚焦在防晒赛道,最终成为头部品牌。但是防晒装备赛道的技术壁垒比较低,市场规模也有限,2021年也才160多亿,再加上防晒基本上集中在夏天,有着很明显的季节性,很大程度限制着品牌营收与发展。

  为谋求品牌业绩增长,蕉下在2023年进行战略转型,聚焦“轻量化户外”,直接从防晒装备切进更大的户外装备赛道,并推出皮肤衣、冲锋衣、徒步鞋等户外装备。

  在户外装备的赛道,蕉下根据轻量化户外的定位,推出“轻心态、轻装备、轻决策、轻时间、轻运动”5轻概念,锚定户外运动人群当中的80%小白户外玩家,让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与装备,轻松完成户外活动。

  根据这个定位,蕉下拍摄了《惊蜇令》《回户外》等高质量品牌TVC,更是请周杰伦代言,可谓是高举高打。

  但伴山认为,请周杰伦代言户外产品,有那么一点违和感。因为周杰伦的代言对很多人来讲,还停留在奶茶,虽然周杰伦的影响力很大,但于户外这个场景而言,并不是很匹配。

  消费者即便下单,也只是冲着周杰伦个人,而不是蕉下这个品牌,这于品牌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代言人一般会选跟行业有一定关联性的,比如小米为突出手机的性能快,选了苏炳添做代言。比如波斯登为突出羽绒服的高品质,选了谷爱凌代言等等。

  进入2024年,蕉下又请杨幂进行代言,并在广州线下举办轻量化户外活动,进一步传递轻量化的品牌心智认知。从目前的数据反馈上来看,还是可圈可点的。

  蕉下所有的动作,都在围绕轻量化去讲故事,轻量化是品牌的风格心智,故事聚焦、场景聚焦、产品研发聚焦,更容易打透人群心智。

  前面有讲到,当品牌过于集中消费频率过低的人群时,就会陷入流量焦虑,拉新成本会越来越高,营销费用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投入的每一笔费用,都能算出大概的ROI。

  但大数据会把你算得更死,它会通过各种算法,不断让你砸钱,最终结果就是营销费用拉低企业利润,甚至可能会产生负增长。

  蕉下由于聚焦泛户外人群,也是迎来流量焦虑,需要不断投入营销费用去教育市场,这也导致营销费用远高于产品研发费用。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在2019-2022上半年,蕉下营销费用超10亿元,而研发费用却在下降,尤其是营销人员的占比,比研发人员高出3倍有余。营销人员比例为58%,研发人员比例为14.5%。

  其实这是可以预见的,因为蕉下的原本流量人群,在转型之后,就决定了前期有许多路要走,也决定了转型之后的户外装备系列,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流量打法打爆。

  户外防晒,大多用于城市内通勤,或者公园郊野、散步,再远一点就是郊区徒步。对于蕉下大多数目前的流量人群来讲,郊区徒步已经是户外活动的天花板了,再远一点,基本上就告别精致。

  而户外装备,广义上来讲,也涵盖了防晒产品,但在很多人眼中,户外装备更多是指冲锋衣、登山仗、徒步鞋、骑行等这些具有一定专业性的产品,使用场景当然也会更广、更多,肯定不会仅限于城市公园散步,我们从蕉下的营销当中可以看到,场景从城市慢慢扩散到山野,然后又辐射至高原雪山。

  从场景的变化可以看出,蕉下的战略转型,是想往更远更大的户外场景去推,甚至未来有可能跟专业户外品牌抢市场,最终能够覆盖80%户外运动人群。

  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一旦完成这个战略目标,蕉下很有可能会成为首个覆盖全龄段、全场景户外运动人群的品牌。就算是能够覆盖80%的户外运动人群,这也是十分了不起的成绩。

  但也不排除拓更远、更专业的户外场景,只是为了提升品牌调性以及展示产品的专业性,让小白玩家购买时更放心。

  但我们还是要回归人群流量问题,想要完成覆盖80%小白户外人群的战略,目前对蕉下来讲,挑战十分巨大,尤其是既有的静态人群流量。

  我们前面有说,战略变了,人群结构肯定会发生改变,蕉下未来聚焦轻量化户外,那么未来的核心流量一定是以户外运动流量为主,而不是以防晒流量为主。

  在前期蕉下想巩固好原有静态流量,来购买自己的户外装备,比如冲锋衣、徒步鞋,甚至未来会有登山仗,骑行装备、露营帐篷等,还是有一定难度,毕竟想要转化一个人的爱好习惯,这个成本有太多不确定性。

  在静态流量之下,想要实现更高的户外装备销售,提升业绩,唯有吸引新的动态流量来输血,也就是拉新。

  这群人介于小白玩家与专业玩家之间,玩户外既没有那么深度,但也不至于浅尝即止,会对户外保持热爱,且会关注户外装备。

  不仅是蕉下,任何一个品牌,一旦战略定位发生改变,人群流量结构发生改变,想要拓更大的场景,更丰富的品类,在既有的静态流量之下,一定要重新界定新的动态流量人群。只有把人群搞清楚了,下一步才能够更精准去营销。

  如蕉下,静态流量人群是以防晒户外为主的核心人群,要想拓展萌新专业户外玩家,就需要让自己的产品出现在更多专业场景,如:麦里浩径徒步、五台山徒步、武功山徒步、七藏沟徒步、长穿毕等,这些场景难度低,风景漂亮,但又有一定的专业性。

  目前来看,蕉下的绝大部分场景还是围绕城市,未来想要深入轻量化这个心智,场景还是要适度往相对专业一点的场景靠,如果按照比例划分,30%初级专业场景+70%城市休闲场景。

  30%用来拉品牌调性,吸引萌新专业户外玩家。70%用来巩固静态流量人群,拉高复购频率。

  这样去做,在重营销的支持下,蕉下未来有可能会成为纯粹的户外装备品牌,否则,只会成为户外风格品牌。

  另外,如果想要通过专业场景来拉品牌调性,还需要补一下户外功课,比如勒多曼因徒步,定义为“人生第一座雪山”,这有一定的误导性,应该称“人生第一次雪线/雪山徒步”,这样更为贴切。

  而“人生第一座雪山”是凯乐石设立的一个项目,是为了帮助拥有专业户外底子的人实现第一座雪山攀登梦。

  在户外运动赛道,只要产品性能耐打,价格不贵,颜值又出众,品牌有调性,基本上都能圈住一大波用户群体。

  这也是未来的一个消费趋势,随着户外赛道白热化竞争,过多的产品选择,已经让高性价比无法满足消费者,而具备颜值、调性、价格优势、功效优势的高端性价比时代来临了。

  根据《2023年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在户外运用这一块儿,“消费没变化”占比较多,而“消费变多”与“消费变少”没有太大差距,从这里可以看出,即便现在是户外运动元年,消费者也变得很理性,不会在户外运动装备上花太多没必要的钱。

  哪怕是新品尝试,户外运动用品也只排在第6位,远低于食品饮料以及日常的服饰和鞋子。

  所以,户外运动品牌想要做高客单价,除非能把自身的品牌效应打出来,能够在户外运动这个领域成为公认的专家才可以。

  比如始祖鸟,作为顶级户外运动品牌,一件冲锋衣动辄8、9千,甚至上万,但很多都认这个价格,因为始祖鸟的技术金字塔,确实是通过严酷的户外环境实战得来的高溢价。

  再比如MSR的帐篷,虽然售价也是高达3-5千,乃至上万,但它足够轻,足够抗风,也是通过严酷的户外环境实战得来的高溢价。

  当一个户外品牌并不具备绝对的品牌力,没有具有排他性的核心技术时,做高端性价比也是一种很好的竞争策略。

  高端性价比更多体现的是经济消费美学,在经济下行的消费趋势下,经济消费美学会在多个赛道唱主角,哪个户外品牌能占据这个消费心智,再结合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功效认知,在未来的中国户外市场,将十分可期。

  1、切细分赛道突围:当市场盘子足够大,竞争足够激烈时,不要全面开战,最好是先切入细分赛道,找到细分人群,打透品牌心智,然后以点带面,实现品牌突围。

  2、产品适当性创新:不要跟竞品一模一样,否则你只能去打价格战。哪怕你只有一个微创新,也能成为被选择的理由。当品牌拥有用户心智,才更好做溢价。

  3、借外力拿捏人性:户外运动是反人性的,如果仅凭品牌一方改变消费习惯,几乎不可能,最好的方式是借力,借助户外赛道专业玩家的力,去慢慢影响小白玩家。

  4、品牌心智要聚焦:要给用户一个清晰认知,不要一会儿打户外美学,一会儿打户外实用派,又一会儿打户外性价比,要锚定一个方向,持续讲、不断讲、重复讲。

  5、不要守着旧人群:你的战略方向变了,人群结构也必然会变,这个时候你要界定清楚拉新的人群是谁,如果只守着既有人群转化,营销费用必然会越来越高,拉新成本越来越贵,利润越来越低。

  6、高端性价比趋势:高性价比时代过去了,高端性价比来了,你想成为细分赛道头部,一定要有两把刷子,现在消费者很理性,不要妄想单凭营销成为头部,那样的话,一定会被流量反噬,这种例子太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永远的小平(62) 提到的百年大计是什么?老同志要让,要认真地选接班人,否则搞“四化”只能

 
 
当前位置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杏彩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